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的国际比较
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的国际比较
摘要:系统总结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的状况,整理和归纳我国相关研究的进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从立体化、综合化等视角。实施刺激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保护培训需求、激发培训需求、活化培训需求、协调培训需求等具体方略,以此推进我国传统职业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国际比较;对策
  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为职业的农民,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国外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均处于领先水平,传统型农民已经过渡到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在于与国际接轨,发展现代农业。
(一)美国
早在1862年,美国就颁布了《莫雷尔法》,保证了职业农民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此后,又相继颁布了《哈奇法》、第二个《莫雷尔法》、《史密斯·利费法》等,这些法案的颁布使接受培训成为职业农民一项义务,奠定了美国农业培训发展的基础。
美国农业十分发达,对职业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均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美国同西欧国家一样建立了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制度,规定了农民作为一个职业体的门槛要求和职业属性,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和从业资格证书。学员只有完成相应的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才能获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资格。
为了推动农业培训,美国政府每年以8%的速度逐年递增培训经费。美国农业企业主对各类民间组织的资助占全国培训经费总额的2/3左右,主要用于颁发各种竞赛活动的奖金、组织参观学习和其他专门奖励等。通过资金上的支持,保证了农民的培训需求。
美国建立了高效运行的农业教育、农民培训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业部研究教育和经济司是主管农业科研和教育的核心部门。同时,美国政府还积极通过各界力量在农村开办农业培训,向成年农民传授新的知识,提高其文化修养。
(二)法国
法国和澳大利亚谁厉害法国规定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必须依据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并面向全体法国职业农民实施。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必须深入到农场或企业全面了解其发展目标,以及每一位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
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只有在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取得农业经营资格,并享受国家农业补贴和优惠贷款。政府及民间培训机构共同从事农民培训工作,使没有受过农业教育、不具备农业经营知识的农民取得经营农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使具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技术晋级。农业准入标准的制定使职业农民接受培训成为必要环节。
培训费主要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拨款资助,职业农民接受培训基本上是免费的。同时,对青年后继者建立了培训补助金制度。此外,还可面向创业者提供3%的低息贷款,用以农业经营,有效地刺激了培训需求。
法国职业农民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及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如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地点的选择。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注重内容的实用性,所有课程都是在认真的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使培训机构课程设置与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澳大利亚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设置的一般程序是培训机构先到农村访问,了解农民的实际想法和生产需要,以此进行课程设计,再次征求职业农民的意见,最终征得职业农民同意后才实施培训
澳大利亚政府则专门设立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国家职业培训局,负责管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训保障法》明确规定,年收入在25万澳元以上的农牧企业(场)雇主,应将其工资预算总额的25%用于培训。
澳大利亚农业培训理事会由政府和农民代表共同组成,最重要的职能是对农民需求进行调查和研究。要求各地积极发挥本地优势,制定适合本区域农民培训方式。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地区职业农民的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培训方式与途径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各区特制定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培训的时效性。
(四)韩国
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改变了新村运动时期以行政命令形式培训的做法,要求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之前,首先要对农民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以此确定培训内容。2005年,韩国实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券制度,让职业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意愿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培训费的20%-60%由政府无偿提供。
为促进农业生产,韩国政府对职业农民实施生产补助政策。为获得理想的经营效益,职业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大大增加。韩国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保证职业农民培训的顺利进行。在1980年制定《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的基础上,1990年国会又通过了《农渔民发展特别措施法》,将农渔民后继者基金更改为农渔村发展基金,为培养农业后继者和专业农户提供了法律保障。1993年韩国修改《兵役法》,将农业后继者确定为产业技能要员,免于服役。
韩国农民建立了非常灵活的培训体系,可使不同层次的职业农民依据自身特点自由选择。全国形成了4H教育、农渔民后继者教育和专业农户教育等三个培训方式。4H教育主要面向农村青少年进行,目标是使农民具有聪明的头脑、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农渔民后继者教育是专门为农业后备劳动者提供的技术培训,目的在于缓解由于农业劳
动者老龄化给农业带来的压力,并优化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结构;专业农户教育是在后继者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更高层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和扶持具有较高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专业种养大户。韩国农业协作合同组织是政府与农民间的桥梁与纽带,主要职责包括培训农民、普及推广技术等,为职业农民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民培训等。
二、我国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现状
(一)需求分析重要性研究
需求分析是人力资源培训的首要环节,是指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活动前由培训和主管部门对培训目标、需求主体、需求类型及特征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鉴别与分析,为培训规划提供依据的活动或过程。姜长云研究认为,农民缺乏技术和创业技能是制约农民增收和转移专业的主要因素,培训供给不足和供求错位是影响农民培训的突出问题。张景林和刘永功研究认为,在影响农民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农民培训需求是第一位的。潘鸿和王臣研究发现,虽然农民培训需求十分重要,但现有关于农民培训的文件和指令,多是关于农民培训的单项规制和号召,大多没有准确的需求依据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培训需求内容的研究
韩宏华研究发现,职业农民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种养业技术、就业创业技能、工商建筑运输、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四个方面。张亮等人研究表明,农民培训内容呈现层次化,农民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与农民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表现为一定的层次性。文化程度越高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需求越少,而对就业综合技能、产业形势与相关政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培训需求越多。陈友斌等人研究显示,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农业新技术、管理知识、经营知识、创业知识、电脑网络知识。
(三)培训需求意愿的研究
陈友斌等人研究表明,农民最希望学习农业新技术,希望由县(市)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进行3-5天的短期现场指导。于敏研究发现,农民最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是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培训,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最喜欢参加一天的短期培训,最喜欢的培训安排是根据农时进行。柳菲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费用、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偏好选择。陈友斌研究认为,参与培训对职业农民掌握新的种养技术、提升经营能力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效果,当前我国的培训机构难以满足现代大规模农
民培训的需求。于敏研究发现,农民培训满意度受培训场所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前是否征求被培训者的意见、培训教师是否为专家等因素的影响。
(四)需求不足的原因研究
韩宏华研究发现,农民自身存在对培训的有效需求不足、培训供给不足、供求错位、培训效果不强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李彤等人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农民培训需求在内容、方式、费用等方面亟待改革,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政府培训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培训组织缺位,农民很多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蒋寿建研究发现,村支书整体素质较高,对新型农民培训问题能做出理性选择,但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尚需提升;政府主导的培训单一性、培训内容的供需脱节和农民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丁丽军等人研究发现,培训需求老龄化严重、资金严重不足、培训达不到期望值等;张亮研究表明,农民培训需求存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实际参与率较低的问题,政府在教育培训中的行为与农户的期望有差距。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培训体系尚未健全、培训信息传达不畅、农户文化水平低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培训需求不足。
(五)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
崔从光等人研究认为,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其参与培训的意愿会产生影响,农民对培训要素的选择也会对其培训需求产生影响。徐铁辉研究认为,影响农民培训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受训者的生产规模、赢利预期、教育文化素质和风险意识,培训者的组织水平和培训质量、培训时间和费用等。于敏研究发现,农民参加培训的行为受性别、村干部、种植规模、收入来源等因素影响。
(六)强化需求对策的研究
崔从光等人研究认为,使培训内容切合农民实际需要,加强培训宣传工作,加强培训机构的跟踪服务功能,发挥农业相关政策的支持作用,可有效地增加农民培训需求。张亮研究认为,增加农民培训需求,需要培训内容和方式应贴近农民需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企业参与为辅,农民适当承担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陈友斌研究认为,提高农民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加强调研实现农民培训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构建农民培训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可有效地提升农民培训需求意愿。丁丽军研究认为,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新型农民教育素养,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等,可有效地改善农民的培训需求。
三、加强我国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研究与实践的措施
分析世界发达农业国家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研究与实践现状,不难看出已经呈现出培养需求、激发需求、发现需求、保障需求、满足需求等立体化、综合化趋势,而我国相关研究尚停留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有关强化措施的研究成果也尚未付诸实践层面。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实施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综合化研究与实践方略。
(一)加大农业投入,刺激培训需求
通过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刺激职业农民培训需求是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提供免费的农业培训吸引职业农民参与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为职业农民提供无偿资金或是低息贷款的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而刺激农民的培训需求。但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农业投入及补贴等未对职业农民体现出特殊优惠政策,以行政区域为投人单位的做法以及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难以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国家应适当增加为农民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可效仿韩国面向农民发放培训券的做法,激发农民培训需求,促进其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过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