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高中历史等级性考试必备知识(选择...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重点】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是如何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的。
【学习难点】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是如何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的。
【知识体系】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㈠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⒈世界贸易的局限: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⒉世界贸易扩展
⑴原因
①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⑵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⑶结果: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㈡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额增长
⒈原因
⑴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⑵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⒉表现: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㈢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
⒈二战前: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
⑴发展历程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⑵表现
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㈠20世纪以前,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1.概况
⑴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⑵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
⑴中国茶的传播
①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②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③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A.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B.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C.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D.各国茶文化: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⑵各国服饰的变化:各国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中国服装在法国的影响: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②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③法国女装: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中国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
⑶钟表到中国
①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A.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B.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
㈡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达标练习】
1.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项目年份
1680
1730
1780
1830
黄金
5.0
7.8
0.2
3.0
树胶
8.1
9.4
12.0
71.6
奴隶
55.3
64.3
86.5
1.9
据如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
A.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
2.《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美国人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D.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3.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    )
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    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
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    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
4.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    D.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政策
5.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彩灰暗的长裙
6.2018年3月,“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几乎废除了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这些做法(    )
A.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B.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C.顺应了贸易自由化潮流            D.加强了成员国政治合作
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推动(    )
贸易公司取名大全
A.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B.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8.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9.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这反映了(    )
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
C.西方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D.人们生活的彻底西化
10.论及旗袍风尚,郑逸梅称“清代女子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年份,周锡保认为旗袍流行于1921年后,他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在当时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但1925年5月前,《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岀现提供了佐证。在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据此推知(    )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市场主体户数的急剧增长
B.周锡保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流行在1921年以后较为可信
C.从多重证据观点出发,将旗袍流行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比较合理
D.报刊不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低,旗袍风行于1925年缺乏说服力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