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基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
基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创建行动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智慧校园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根据荆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沙市农场中学整体搬迁,将于2017年9月1日开学,开设54个教学班级,容纳2520名中小学生就读。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等发展变化,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特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均需要加强研究,以此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新的沙市农场中学,将充分依托网络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等信息化前沿技术,适度超前的设计,优化基础资源配置,为学校的管理、教学、教研等建立细微、贴切、立体的智能服务,为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高水平教研团队的培养提供良好
的工作环境,创建智慧校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以丰富的办学内涵、高品位的教育内容、优秀的教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新沙市农场中学将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基础环境,以教学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安全监控、家校互动、信息查询、智慧教学和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基于以上背景,我校以应用驱动为主,拟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创建行动研究》课题实验。
二、对课题研究涉及的有关概念的界定(一)名师与名师工作室1.名师本课题研究中的校本名师,是指学校一线教师中在教育、教学、科研、技能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成果,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专业影响力的教师,能够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辐射带动作用,承担起推动课程改革、传播教育新理念、引领教师的专业性成长、培养专业教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推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等工作。2.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姓名或专业特命名,吸引同一领域骨干教师加入而组成的教育教学研训组织,是集教研、师训、科研功能于一体的教师教学教研合作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教师培训培养的工作机制。
  (二)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指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以及应用系统等因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在信息化背景下加以有机整合的一种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全方位地实施教育信息化。
1.智慧学习利用有线、无线网络及教学资源、网络课程中心和互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泛在学习条件,利用智能学习系统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评价,根据学生情况推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2.智慧教研建设智能化的网上教研环境,通过对教师需求的分析,主动推送教学资源,支持协作、共享、创新,教师可随时随地与专家和同行交流,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有效性。3.智慧服务提供全面的教育评价和质量监测结果,并有选择地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用于改进教学和学习;做好有关教育信息发布及推送服务,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使公众方便获得所关注的教育信息。4.智慧管理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本校各种教育动态随时处理,实现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等;依托高效管理和行政办公系统,使教育管理优质高效,科学决策。
  (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把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突破使用主体(师生之间)与使用客体
(硬件、软件等)之间的明显界限,使教与学更加灵活。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学成为师生双方互动式、引导式的融入性合作活动,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更加灵活。技术永远是手段,要为教育教学目的和内容服务,因此,“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
三、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1.以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立足学校实际,体现时代特征,打造本校名师团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力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步建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乐见、社会乐闻”的智慧校园。2.抓住新校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建设数字化校园,利用云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校园内外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 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来对来自于校园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拓展管理时间和空间,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打造智慧课堂,创建智慧校园,以此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3. 建设校本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支精良的师资队
伍。课题研究中拟建设的校本名师工作室,立足学校,发挥本土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激励效应和“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学习、培训和研究,建造名师、高徒“教学相长”的平台,开展服务教育教学的各项实践研究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练就一两项专长“绝活”,努力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提高特育人的本领,塑造特校园文化和品牌,使“一校一品”特优质学校建设持续发展,由名师而名校,在荆州城区以及更大范围内形成办学质量优良、办学特鲜明的显著影响力与示范效应。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拟通过三年研究和实践,打造校本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专业化发展水平高、有特长的教师团队,建立一个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满足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图书信息检索、视频点播、安全防范等需要的智慧校园网络系统,建成智慧校园,大面积提高办学质量,初步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总结出《基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创建模式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2.基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方法、途径及内容3.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研究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一)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1.案例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主要阶段1.课题拟于2017年4月启动,5月底前完成论证,形成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向市教科规划办申报市级立项课题;2.2017年5月至12月为智慧校园硬件建设阶段;3.2017年9月初步搭建校本名师工作室,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育融合研究”,适时开展“教育信息化与德育融合研究”;4.2019年5月完成中期研究,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集”,形成中期报告,并开始进行深化研究;5.2020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汇编。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基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创建行动,尚无成熟的方法、途径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知道,教育追求的是育人,教学追求的是学科知识技能的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需要解决如下问题:1.加强学习和培训,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就是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我校创建智慧校园,实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难点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不仅要意识到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到,对于信息化和学科的深度融合,不是要求教师仅仅学会信息技术的手段那么简单,而是要把信息技术转化成为教师的教学能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2.建设校本名师工作室,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鉴于开发区教育发展历史原因和我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的实际,学校将着力打造校本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加强校本培训,要将教学内容(学科品质)、教学法(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受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思想和观念综合作用而驱动教学实践智慧)及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实践纳入校本名师工作室建设内容,并且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着重培养教师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基本的技术应用技能、融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力。、持续的行动研究能力、反思与改进的能力。。3.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因此学生具有信息化学习意识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意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再好也是徒劳。这也要求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4.重视不同学科与教育信息化融合方式的差异,打造智慧课堂。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内容下,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是不同的,必须尊重楚学科的本质追求。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教学变革,有如下经验可以借鉴:(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开展课前问题导向、课中先学后导、课后重新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课前,学生通过平台完成预习,让预习问题反馈前置,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定教;课中,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并纠错、分层教学、暴露典型等让课堂教学个性化;课后,微课学习让课堂无限延伸,有效提升教学质量。(2).基于过程数据的个性化诊断评价集成交
互式电子白板、移动学习平台和优质校本资源等软硬件设施,开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创新应用,探索基于一对一和微展评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长五方参与,实现质量评价从封闭式自我评价向开放式多元评价转变,教学质量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质量信息从主观模糊向客观真实转变。(3).基于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分层次教学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程资源,实现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知识课堂向素质课堂的转变,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主导课堂向组织课堂转变,平面教材向立体教材转变,实体教室向虚拟教室转变,打造无边界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4). 基于教育信息化和校本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校本名师工作室和网络学习空间为载体,按照过程可视、资源集约、交流多元、云端一体的建设理念,整合校本名师工作室、人人通空间,实现资源、研修、交流、学习的互动,通过个体研修实现教师圈分享交流,课堂教学自我反思,导师和同伴的交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此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5).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德育工作根据新课改下学生评价的要求,构建集学生成长记录、德育寻踪、考勤、请假、日常评分等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德育平台,实现多终端访问,探索移动技术与德育实际应用的融合,有效提升师生德育素养,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课题编号:307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