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第1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09~2010学年 第一学期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0-1-
1这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班级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上课时间是12-19周共8周,平均每周6学时,总共64学时。本门课程属于考试课,课程的授课地点全在机房,教具使用计算机机及多媒体。教材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相关的《试题汇编》。
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基础课,主要可以分成四部分:计算机基础、word应用、excel应用和其他计算机应用。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包括:word和excel的使用等。
本人是第一次给新生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课程相应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在讲授之前还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课,特别是向以前经常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进行了请教,在课间确定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
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技能知识方面的,而是因为没有给新生上过课,所以对于新生的专业教育以及学习引导方面做得不是很充分。新生刚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对于大学的学生生活还不是很适应,和老生相比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课堂上,本人对于这点缺少经验,在授课初期很不适应。好在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考试形式以考ATA高新技术证书为主,成绩也由此证书成绩为主。
总的来看,虽然在开学初期,对于学生的基础底子薄有所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这次授课还是有一些遗憾在里面。不过我相信,发现的问题一定会被很好的解决的。所以我有信心在下一次的授课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2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调查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
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库,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现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特向授课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请各位同学,认真负责填写。
1、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否有必要?
☐ 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可要可不要☐没必要
2、这门课程如果要开设的话,下面哪种开设方式对学习帮助大?
☐ 大一两学期,每周2节☐大一一学期,每周4节
☐ 大三第一学期2节☐自学
3、下面是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项目,你会选择哪项?
☐ 一级office(windows方向)☐二级office(办公软件高级)
☐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不参加以上三项等级考试
4、下面的教学内容,你认为对你是否有用,是否有帮助?
计算机一级考证指导:☐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计算机二级考证指导:☐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论文排版:☐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邮件合并(成绩单信封):☐ 很有用☐一般☐没用 ☐没学过
电子宣传片制作:☐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职工信息管理(excel):☐ 很有用☐一般☐没用 ☐没学过
电子商务知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PhotoShop图像处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计算机理论知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5、你认为下面哪种教学方法对学习帮助很大?
☐ 任务驱动式☐课堂讲授式☐小组讨论式☐不知道
6、你认为这门课程的实训任务量是否适量?
☐ 任务量太多☐任务量适当☐任务量太少☐无所谓
7、你认为老师作业批改是否会影响你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影响大☐没什么影响☐影响小☐无所谓
8、你希望一学期中老师作业批改几次为宜?
☐ 4-6次☐7-10次☐越少越好☐越多越好
9、你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课老师是否认真负责?
☐ 非常认真负责☐认真负责☐一般☐不认真不负责
10、你喜欢《计算机应用基础》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吗?
☐ 非常喜欢☐一般☐不喜欢☐无所谓
11、《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学习了两个学习了,你对这门课教学方面有什么建议与意见?答: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第3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
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0
3、Excel200
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
2013年12月31日
第4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信工系:孙彦明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该课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划为 48课时,其中理论部分 24 课时,上机部分 24 课时。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应用、Office 办公应用软件——Word 和 Excel、PowerPoint 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因特网技术与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
二、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了以下工作:
1、本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课时少,内容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等软件,必须通过直接演示的方式,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演示效果,因此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以演示教学为主,电子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本课的特点是,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即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等,必须学会实际操作,因此,该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学生的上机工作,对上机与上课一样严格管理、认真辅导,同时上机时针对难点在机房进行讲解,收到了良好效果。3、教学中注意选择好重点、难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讲授。4、认真抓好课后辅导的环节。一方面每上一次课后,安排两节课的辅导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一些课堂不易讲清的问题,采用课后辅导的方式。比如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看不着、摸不到不易理解,采用课后辅导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打开机箱结合具体的硬件及其连接方式等实地讲解,受到学生的欢迎。5、注意留好作业,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上课都要对上机作业认真
筛选,从上机指导书中选择合适的作业,布置,并每次对学生的上机作业进行批阅。下次上课时,总结前一次的作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