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复习重点总结(2013年)
教育学考研复习重点总结(2013年)
第一篇:教育学考研复习重点总结(2013年)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各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特点: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了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1762年,法国启蒙家卢梭出版他的小说体教
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描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860,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经验学科兴起,对教育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1861年,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的概念;1908年德国教育家伊拉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1916年美国的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代表着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出现;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命题;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1972年苏联出版了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关于教过程最优化的几本系列著作,他把教育过程分为:社会方面的成分(目的、内容)、心理方面的成分(动机、意志、情绪、思维等)和控制方面的成分(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它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3)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教育的特点:资本主义社
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广义的人体发展是指,人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体以至人类的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人的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对于儿童来说,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人在生物进化上的不完善性还体现在人的孕育期、幼年期的延长方面;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 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性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教育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4)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 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能力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传递、选择、发展作用。
(4)教育的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议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2)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