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4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分数:2.00)
 A.《孟子.尽心上》 
 B.《大学》
 C.《学记》
 D.《论语》
解析:
3.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解析:
4.(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分数:2.00)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解析:
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分数:2.00)
 A.终身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全民性
 D.普及性
解析:
6.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分数:2.00)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的方向
 C.如何培养人
 D.培养什么样的人 
解析:
7.我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解析:
8.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分数:2.00)
 A.能力
 B.知识
 C.间接经验
 D.直接经验 
解析: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9.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分数:2.00)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讲授课和实验课
解析:
10.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其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这五个教学法阶段是( )。
(分数:2.00)
 A.预备、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B.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C.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D.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解析:
11.列宁指出,学校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完全且只能由( )来决定。
(分数:2.00)
 A.教育行政部门 
 B.教学人员
 C.校长
 D.学生
解析:
12.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巴班斯基
 D.杜威 
解析:
二、 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
1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4.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这是一种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观点。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其主要观点是: (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解析:
15.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
解析:
16.教育目的提出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但必须明确对受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人们提出教育目的是希图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一定个性的社会个体。这是以承认受教育者有其接受教育、获得发展的潜能为前提的。 其次,人们既然希图将所提出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的个性,这就不能不考虑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和过程。 再次,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级学校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在把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也不能不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经验储备。 第四,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活动对象区别于其他活动对象的特点。教育目的提出不能不考虑到这个特点,为受教育者能动性的发挥与发展留下广阔的余地。)
解析:
17.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解析:
18.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
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而题中只提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化概念范围过于狭窄化,因而是错误的。)
解析:
三、 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9.简述教育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般来说,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诞生。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思想的问世。 (一)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
教育学的诞生。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包括四个基本内容: (1)赫尔巴特到了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2)提出了著名的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个阶段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3)赫尔巴特特别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4)赫尔巴特倡导学校教育的严格管理。 (二)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1916年)杜威系统地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主张,包括五个方面的思想: (1)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更多地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多地面向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反对脱离实际的抽象,反对脱离实际的说教。 (2)认为学生的发展即生长。教育就是对儿童的经验改造与重构,主张“在做中学”。 (3)强调活动教学。与传统教育强调课堂教学相比,杜威更强调学生自由、自主活动。 (4)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杜威看中学生的探索学习,主张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进行探索学习。 (5)杜威主张教育过程无目的,反对社会外来强加给儿童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现的是实用主义的哲学观,也体现了他与赫尔巴特的不同,即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论者,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者;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两个人的观点是对立的,但也各有各的道理。 (三)教育学的分化与多学科的出现 教育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两大趋势:分化与综合。分化就是原来是一门的教育学分化出
来了许多具体的教育学科。综合是指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众多的教育分支学科、新兴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涝学等。 (四)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我国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 (1)学习引进阶段(1949~1958):全面学习苏联。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本马克思教育学著作。主要以凯洛夫《教育学》中教学论部分,以及杜贺夫内伊的《教学法原理》(1952)为主。 (2)独立探索阶段(1958~1966):刘佛年主持编写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教学论部分,体现了教学理论的中国化。 (3)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摒弃传统、拒绝和批判引进,教学理论一片荒芜。 (4)发展繁荣阶段(1976年至今):整理和继承我国历史上的教学论遗产,大量译介国外教学论著作,广泛开展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观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和繁荣。1999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对教学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因为新课程面临实施而变得更为紧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呼唤教学及理论的更新。 近年来,课堂教学理论在如下三个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哲学认识论基础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学科体系的系统化的旧唯物主义教学观,转向探讨现代认识的主体性、实践性
和社会性的新教学观,集中研究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的发展问题;研究方法从单纯的因果解释转向关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论的开放性和统一性;教学观念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主题,以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确定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如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主体发展的教学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自主探究教学理论等等,均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新的发展。)
解析:
20.简述义务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含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义务教育又称国民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履行义务教育制度。我国政府在1986年颁行《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在
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全民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种重要思潮,体现了知识社会对人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就是每一个人(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意味着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平等地开放,必须承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教育状况恶化的背景而提出的,它要求将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一项必需条件来看待,呼吁各国政府、有关组织和个人一致行动,共同解决影响人们接受教育的问题,旨在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流,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先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到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是指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分隔,目前,终身教育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 (1)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确立终身教育的地位,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在发达国家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3)在发展中国家以扫除青壮年文盲和义务教育为主。终身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对于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继续教育是接受一定层次的教育后的一种多层追加型的教育。继续教育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的知识为主,同时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理解力,不断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终身需要进行的教育。继续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在终身教育战略思想直接影响和运用中所出现的一种教育职能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