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学(中))【圣才...
第8章教学(中)
8.1 复习笔记
四、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启发性原则
(1)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启发性原则看似强调教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
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⑤发扬教学民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含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将理论运用于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发展动脑、动手能力,并理解知识的含义,领悟知识的价值。
(2)基本要求
①注重联系实际学好理论;
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面向生活现实,培养学生的对策思维。
3.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4.直观性原则
(1)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循序渐进原则
(1)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逐步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6.巩固性原则
(1)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2)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把握巩固的度;
③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④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7.发展性原则
(1)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8.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灵活多样的举措,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①含义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与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②特性
a.目的性。教学方法产生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或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之中,是为目的、任务服务,并受其制约的。由社会发展所引发的教学目的、任务及内容的不断更新,对教学方法提出的越来越高的需求,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动力。
b.双边性。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而教学方法也具有双边性。教学方法始终是组织教师与学生为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智、德、美、体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全面发展,而共同进行的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这乃是教学方法独有的重要特点。
③分类
a.按双边活动中以谁的活动为主划分,有两类:一类是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另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b.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来划分,有三类:通过语言的,有讲授、谈话、读书指导、讨论;通过直观的,有演示、观察;通过实际操作的,有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来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科的任务、内容和教学法特点,课题(或单元)与课时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班级上课的特点;
③学生的情趣、水平,智能的发展与个别差异、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学风与习惯;
④教师的思想与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能力、教学的习惯与特长;
⑤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讨论、作业、评析的积极性与水平;
⑥师与生双边活动的配合、互动的状况与质量;
⑦班、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结合的状况,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或课外活动结合的状况与质量;
⑧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物质与仪器设备、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等;
⑨学科、单元、课题乃至每节课所规定的课时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如早自习,晚自习等;
⑩对可能取得的成效的缜密预计与意外状况出现时的应变措施。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1)讲授法
①含义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一定的讲授。
②运用
教师讲授的效果与质量主要决定于学生的理解、领悟与认同。因此,教师要提高讲授的质量,需要做到:
a.要注意了解学生,要依据学生的年龄与个性特点、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基础,结合教学的任务与内容,预构讲授的内容、方法与活动;
b.要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③分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