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翻拍电影的本土化——以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
试析翻拍电影的本土化
——以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
郑雨萌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翻拍电影的成功与否与其本土化改造密切相关。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沿袭了叙事结构和故事内涵,并在生活细节、人物塑造、剧情改编、价值观引领等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了本土化改造难度大,本土电影市场创作力欠缺等问题。
关键词:翻拍;本土化;电影
1 翻拍电影概述
所谓翻拍,就是把他人拍摄过的作品进行新的创作,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拍摄成为具有自己风格的影视作品。如今的电影市场,翻拍电影现象已经不足为奇。电视剧与电影之间,不同国家的电影之间,不同时代的电影之间,都可以进行电影翻拍。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除原创电影屡出佳作外,翻拍电影也越来越为电影界和广大观众所关注。影视源于生活,而对于翻拍电影而言,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拉近本国观众与电影故事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发共鸣,这对于电影的传播效果十分重要。
《嫌疑人X的献身》是继《左耳》之后,苏有朋执导的第二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容疑者Xの献身”)。该片由王凯、张鲁一、邓恩熙、林心如主演,于2017年3月31日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这是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在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影视化作品改编,同名小说也曾在日本和韩国搬上荧幕。该片讲述的是因一桩杀人案,年少时代的同窗物理学教授唐川和数学老师石泓重逢,随着案件的一步步发展,两人展开了一场融贯情、法、理的高智商对决。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的日式剧情进行翻拍,可谓是一次本土化的大胆探索与尝试。
2 沿袭与本土化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一方面对故事内核进行沿袭,另一方面对
影片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2.1 故事内核的沿袭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在故
事内核方面基本与日本版保持一致,主
要表现为叙事结构和主题内涵两方面。
叙事结构方面,影片沿袭了本格
推理的呈现原则。本格推理是推理小
说的一种流派,其概念诞生于20世纪
20年代,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
通过离奇的情节、耐人寻味的诡计、
严密的逻辑推理展开情节的发展。影
片中,石泓为陈婧母女所设计的脱罪
方式贯穿始终,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性
和观赏性。当警方来到家中盘问陈婧
母女时,陈婧根据石泓给出的计划声
称两人当时在外吃饭还看了电影,并
在下一次警方到来时装作不经意间地
翻出电影票,以增强自己所说证词的
真实性。真实有效的证据、看似无懈
可击的证词,让警方和观众都是半信
半疑的,但这其中还隐含着一个重要
信息,那就是陈婧前夫的确切死亡时
间并没有交代清楚。这条未交代的因
素,这是此次案情的关键信息,由此
推送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许魏洲 放主题内涵方面,不论是中版还是
日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都可以说
是一部蕴含情、法、理的影片。首先
是情。唐川和石泓相识于少年,两人
惺惺相惜,却由于陈婧案件站在了对
立面,但两人在爬山时流露出的默契
依旧没有改变,这是唐川和石泓之间
的友情。石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意,
当他倍感绝望之时,邻居陈婧出现在
他的世界,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温暖。
为了这份美好和温暖,石泓义无反顾
地成为陈婧的替罪羊,这是石泓对陈
婧爱的表达;其次是法。法律是庄严
神圣的,无论是谁,犯了法就必须受
到法律的制裁。影片中石泓出于对陈
婧的爱,想要替她制造完美的不在场
证据,却因此狠心杀害了一个流浪汉。
无论石泓的初心是什么,杀人犯法终究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后是理。或许每
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各种各样的理
由,但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时,无论有多
么不得已的理由,理永远是第一位的。
影片中无论石泓对陈婧怀有多少爱意,
这都不能成为其杀害无辜流浪汉为陈婧
制造不在场证明的理由。
2.2 本土化改造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主要
从生活细节、人物塑造、剧情改编、
价值观引领等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造。
2.2.1 生活细节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造,首先要对外
在的显性因素进行改造,使故事发生
的地点、环境、氛围,人物的生活习惯、
说话方式等符合中国人的生活特点,
从而使得中国观众在该层面认同这是
一个符合中国逻辑的故事[2]。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从生
活细节出发,进行本土化改造,营造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日本版中,花冈靖子和女儿刚搬到新家,出于日本的文化习惯,新搬来的住户会去一一拜访邻居,互相认识,并送上自制的小点心。而在中国,并没有新邻居拜访左邻右舍的习惯,于是影片中便将这次相遇改成了陈婧为了完成女儿的家庭作业——学校布置旧书,这充满生活的气息。此外,影片还有许多接地气的细节改编,如晨练跑步、跳广场舞、骑共享单车等,从生活细节之中营造出中国化的环境和氛围。
2.2.2 人物塑造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因此,翻拍电影本土化改造不能忽视人物的形象、性格的本土化。中国化的人物,不仅仅是要用中国演员,穿中国服饰,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期待。
影片主角唐川的本土化的塑造尤为突出。日本版的唐川职业为物理学家,主要工作是物理实验,帮忙破案只是生活的调剂品;而中国版的唐川则不同,他是警察学院的教授,这一身份设定注定了他无法像日
本版的唐川一样将办案当作一种消遣乐趣,而是将破案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治安联系起来。唐川人物身份的本土化塑造,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逻辑解释的麻烦。将他从普通大学教授变为警察学院教授,这就可以直接省去了解释一个物理学老师为何能够和警察产生如此密切的联系,成为警察破案顾问这一身份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2.2.3 剧情改编
相较于日本观众,中国观众对原剧本的熟悉程度相对较低,且对电影节奏也具有本土化的模式偏好。由此,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在剧情铺垫、剧情节奏、剧情呈现方面做出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中国观众的心理期待。
在剧情铺垫方面,影片增加了许多暗示性的场景和细节。为了塑造石泓的变态跟踪犯形象,影片增加了石泓打电话叫人收拾陈婧的追求者、进入唐川实
验室盗走设备而后袭击唐川的剧情。这
些看起来不符合石泓这一人物身份的举
动,实则是为了放大石泓为爱作出的牺
牲,让受众更能理解他对陈婧埋在心底
的卑微却又震撼人心的爱。
在剧情节奏方面,影片加快了剧情
的节奏。悬疑的配乐增强了效果,推动
剧情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节奏的加快,
使得案件的许多细节和推理过程都无法
很好地展现出来,甚至给人一种忙着将
真相抛出来的感觉,使得影片的悬疑感
大大减小。而日本版虽然节奏较慢,但
对于侦破案件的环环细节都做得很到
位,同时适当地留白,不把案情透露得
太彻底也有利于增强推理的趣味性。
在剧情呈现方面,中日两版最为
明显的差异在于最后的“献身”。虽
然两版的电影名均为“献身”,但中
国版用“现身”或许更加贴切。日本
版中,石泓是主动自首的,希望达到
保护陈婧的目的,这是一次令人惊叹
的为“爱”而“献身”;中国版则呈
现为石泓袭击唐川未遂,由此被顺理
成章地抓捕,但这便无法体现“献身”
这一含义,更多体现的是“现身”这
一过程,即石泓的行为暴露了他自己。
2.2.4 价值观引领
翻拍电影原题材来源于外国土壤,
要做到在本土化过程中反映中国社会
现实、体现中国式的价值观十分不易。
从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中,人
们可以看到影片在体现中国社会核心
价值观方面所做的努力。
影片对中国式价值观的表现主要
体现在影片的基调方面。不同于日本
版全程弥漫着沉重的压抑氛围和宿命
感,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欲扬
先抑,用沉重的故事宣扬了正面的主
题——人无法承担内心的罪恶感,逃
避无法解决问题,直面痛苦才能获得
解脱和新生。中国版还强化了主人公
唐川的正义选择,弱化了石泓的献身。
不同于日本版石泓“呕出灵魂”般的
悲壮哀嚎,中国版的石泓直到故事最
后,当他与陈婧在警局相遇时,石泓
最终都没有爆发他的隐忍,而是发出
长长的闷在喉间的呜咽。
3 对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的思考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沿袭
了叙事结构和故事内涵,同时在生活
细节、人物塑造、剧情改编、价值观
引领等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造。从本土
化的技法和效果上来看,其可以说是
一部相当有诚意的影片。但是,这部
影片也存在着不足,同时有许多问题
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
3.1 对影片主题内涵的思考
纵观整个影片,同时对比日本版
《嫌疑人X的献身》,很明显可以感
觉到,中国版在案件的逻辑推理和行
为的表现上缺乏交代。特别在主导案
件走向和涉及案件转折的关键点,只
是多次用“你以为是几何问题,其实
是函数问题”的对白来交代叙事,过
于简单直白,且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
链,因此也很难使观众信服。
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对于影片
本身所包含的主题内涵,有更多深层
次的思考。除了爱与救赎,影片带来
了法律层面思考。当陈婧受到无赖前
夫的骚扰,她为什么不选择第一时间
报警,而是选择把他杀了?这其中隐
含的真相或许是这种事情已发生多次。
3.2 对翻拍的思考
翻拍电影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影片
类型,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发展。
作为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在中国进行的
第一次影视化作品改编,中国版《嫌
疑人X的献身》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这也为之后的悬疑片翻拍提供了经验
和借鉴。同时,翻拍电影也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电影的制作水平。由于其
原作往往具有较高水准,在故事结构、
人物塑造方面都非常成熟,经得起推
敲。由此,翻拍电影即使没有很大创新,
在原有框架下进行也能保证一定的质
量。本文讨论的中国版《嫌疑人X的
献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同名
小说同时获得直木奖和本格推理小说
大奖,日本版电影获第32届日本电影
学院奖和最具话题影片奖。
当然,翻拍电影也暴露出了中国
本土电影市场剧本荒的问题。随着中
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受众艺术鉴
(下转第108页)
父权体系下的好莱坞电影体系,实际上充斥着性别权利的不平衡。女性角多作为一种“符号化表现”,是男性凝视并取得快感的客体。以观众和电影的凝视为中心,电影通过从凝视对象时和银幕上的相似处境、自我的理想化以及欲望的满足为男性观众提供了认同的快感。由于这种凝视是从叙事中的男主人公传递到银幕前的男性观众身上的,所以男性观众被这些视觉满足的机制双重地影响着。《末路狂花》中男性角主要有:塞尔玛的丈夫、露易丝的男友、企图非礼塞尔玛的哈伦、行骗诱的搭车青年、警察局调查员以及非礼露易丝的俄州男人。这些男性角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对于故事的走向却有实质性影响。塞尔玛和露易丝的男性伴侣对其的冷漠使得两人出游;露易丝在俄州被男性非礼,留下了阴影,才会促使露易丝对企图非礼塞尔玛的哈伦扣动了扳机;搭车青年偷走了她们的所有钱促使塞尔玛去打劫了商店……是男性的错误致使她们走上了不归路。女性角相较于男性角来说,仍然是被动的、缺乏主体地位的。
对于男性观众来说,他们所看到
的仍然是女性角在犯罪的道路上越
走越远。但这并不能否定其中所涵盖
着的女性主义意味。因为女性角敢
于去挑战父权社会的权威,本身就是
具有女性主义彩的。影片中的女性
角是如何去挑战的呢?其实就是使
得塞尔玛和露易丝变成一个“女强人”。
这些“强悍女性”的角,实质是“假
男人”的面孔,因而没有引起女性观
众的普遍认可。好莱坞电影的女性角
总是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她们只有
被塑造成为男性化的形象才能突破经
典好莱坞的窠臼,但也因此丧失了女
性独有的审美价值。
电影中女性角对父权社会的挑战
也必将以失败所告终,因为就剧本的创
作而言,如果两名女性必将归罪是为了
消除男性的凝视焦虑的话,那么挑战父
权体系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纵观好莱
坞电影,很少有电影将女性作为主人公,
即便有,女性主人公的命运也多为悲剧。
女人的形象是作为供男人凝视的原材料
的这一结论被进一步带入表征的结构,
增添了父权秩序的意识形态所要求的层
次。这一种意识形态的表征所最喜爱的
电影形式,就是从幻觉的叙事影片中得
到最佳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末路狂花》
只能称之为出自女性编剧之手的女性
题材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具有女性主
义的启蒙意识,但仍没有突破以男性
中心的模式,依旧是一部以男性视角
叙事的电影。
参考文献:
[1]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
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2002.373-376.
[2]See Sexual Stratagems. The World
of Women in Film, PatriciaErens,ed[M].
New York: Horizon Press,1979.120.
[3]陈犀和,吴晓丽.影视批评[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308.
[4]See Sexual Stratagems. The World 
of Women in Film, PatriciaErens,ed. New 
York: Horizon Press,1979.120.
作者简介:刘昊,男,汉族,山西
长治人,助教,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
播、影视理论研究。
赏能力的提高,对国产片的需求已从量转向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越来越严格的审美要求,中国电影暴露出了原创力不足的问题。日前网络小说改编电影大热的现象,就是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翻拍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使用外国的IP进行创作改编翻拍电影,会使得国产电影的创作力萎缩,创新力更加倒退。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应该以原创为主,在做好翻拍电影本土化改造的同时,更应该努力做好原创。
3.3 对本土化的思考
当前中国影视作品翻拍现象越来越热,人们不难发现,翻拍的影视作品本土化做得程度如何,与其票房、收视、口碑密切相关。翻拍作品大多面对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这一大难题:过于忠实还原则会被认为“是翻译而不是翻拍”;想要大幅度进行中国化、
接地气改造则会遭遇种种困难。总体
来说,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在
本土化方面,体现出了满满的诚意和
用心。无论是大方面的剧情、人物、
形象、主题内涵,还是共享单车、小
吃店等这些微小的细节,影片都有很
突出的本土化改造的痕迹。
而在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也是困难
重重。由于版权方对改编的限制,原
著作者东野圭吾要求每一次改编都要
以尊重原著为基础,同时要求在日版、
韩版中使用过的原创桥段不能重复出
现。为此,中国剧组每有一次新版本
的剧本改动,都要翻译成日文给东野
圭吾审核,为此前后磨合了35个版本
才有了最终的电影呈现。尽管翻拍电
影本土化改造困难重重,但这个问题
必须努力去克服、去解决。如果一部
翻拍影视作品在文化差异、本土化改
造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就很难得到
观众的认可。
翻拍影视作品本土化之路并非一
帆风顺。而未来,随着翻拍的趋势越
来越流行,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如
何权衡“忠实”和“改编”,都需要
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宇.《嫌疑人X的献身》:
本格推理的银幕呈现[J].电影文
学,2015(11):43-45.
[2]周文萍.外国电影的本土化改
造研究——以《十二公民》等影片为
例[J].当代电影,2016(5):192-195.
作者简介:郑雨萌(1996-),女,
汉族,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
(上接第106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