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下册开学考试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
 
选择题
“一种制度的改革,一定因为经济方面发生新变化,可是旧的传统习惯,也还有不可忽视的反抗力量。”下列历史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确立郡县制 B.唐朝设三省六部制
C.西周建立分封制 D.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答案】A
【解析】
根据“旧的传统习惯,也还有不可忽视的反抗力量”可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一种新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还会有旧制度的反复,秦朝确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而汉代推行了郡国并行制又部分的恢复了分封制,故A符合题意;BCD中的历史现象都没有出现旧制度的反复,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择题
明初苏州城“邑里萧然,生计鲜薄”,到明中期已“迥若异境”“愈益繁盛”,生活变得奢华铺张起来,时人指出“吴俗尚侈,古则然也,而今为尤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苏州有崇尚奢华的传统 B.明朝官方对社会治理不重视
C.苏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变迁
【答案】D
【解析】
明初苏州城还是萧条景象,到明中期苏州已经发展繁盛,而且社会风气奢侈,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变迁,故选D;材料主要强调了经济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ABC均没有体现这一主旨,排除。
选择题
1957年在西安灞桥一座汉墓中出土的铜镜上揭下一片麻类纤维,有人称为“灞桥纸”。当时轻工业部造纸所研究后,认为它不是纸,是一层被压成薄片的麻絮,是铜镜下的垫物。由此可知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A.西汉时期尚未出现纸 B.文物品类需要进行准确鉴别
C.纸张的用途较为广泛 D.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答案】B
【解析】
“灞桥纸”类似于纸,但也有可能是被压成薄片的麻絮,这说明文物品类需要经过准确而严格的鉴别,故选B;并不能说明西汉没有出现纸,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纸张的用途,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D。
选择题
如图是《海国图志》所载地图。该图可说明当时
A.清廷现代海权意识觉醒 B.国人普遍具备全球视野
C.中国制图技术世界领先 D.传统史地观念出现转变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第二幅图打破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说明的是传统史地观念出现转变,D正确;清廷不重视现代海权意识,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当时中国的制图技术并不先进,C排除。故选D。
选择题
1864年发生普鲁士船舰在大沽港劫持三艘丹麦商船事件。总理衙门以传教士翻译的《万国公法》为依据,指出外国军队在中国领海范围内劫持他国船舶是侵害清朝主权的行为,并向普鲁士公使问罪。结果,普鲁士公使释放丹麦三艘商船,还向清政府支付赔偿金1500美金。据此可以看出清廷
A.与丹麦形成军事同盟 B.利用国际法则维护自身权益
C.外交上奉行中立政策 D.摒弃华夷秩序的传统世界观
【答案】B
【解析】
清政府的总理衙门依据《万国公法》捍卫了清朝的主权,这说明清廷利用国籍法则维护了自身权益,故选B;清政府并没有和丹麦形成军事同盟,排除A;清政府的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非奉行中立,排除C;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选择题
张謇认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甲午战争后,他毅然辞官,以状元身份投身近代工商业。张謇的经历折射出
A.传统士人身份转型 B.士绅之间界限分明
C.新式学人投身实业 D.义利合一传统悠久
【答案】A
【解析】
材料“甲午战争后,他毅然辞官,以状元身份投身近代工商业”体现的是张謇放弃仕途转而经商的行为,折射的是传统士人身份转型,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张謇仍然是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C排除。故选A。
选择题
如图是一幅时事漫画,该漫画旨在
A.引领关注民生的创作柔情 B.鼓舞甘于奉献的生产热情
C.激发团结一致的抗战豪情 D.增进互助改造的合作友情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和关键信息“散沙团结可以御敌”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作者希望中国民众紧密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因此C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选择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