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民:实业强国 精神永存 ——纪念邓邦逖先生
高福民:实业强国 精神永存 ——纪念邓邦逖先生
2011年是著名的工业教育家、纺织工程学家、苏工专老校长邓邦逖先生诞辰125周年,又欣逢苏州市职业大学建校30周年暨苏工专建校百年庆活动。
近代中国以“变”著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被称为“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用大炮、兵舰和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朝大国”的迷梦从此无可奈何地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代代志士仁人上下求索、不懈追求的“救国之路”、“强国之梦”。
邓邦逖先生就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志士仁人”。他生于1886年12月28日,江苏江宁人,祖籍吴县洞庭东山,系战争时期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并肩在虎门销毁,并痛击外侵的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后裔。他取名“邦逖”,字“着先”,意在以东晋立志奋发、闻鸡起舞的祖逖为楷模,在救国、强国的道路上“猛着先鞭”。1903年应官费留学考试,录取后赴英国曼乇斯特高等实业学校机织本科攻读。曾参加欧洲学生会考,获第三名,毕业后转入英国里兹大学纺织选科深造,他是从国外学纺织工程而获工学士学位的第一人。对纺织设计有研究,其纺织理论著作,陈列于上述二校的博物馆和研究室。1910年学成归国,1912年满怀“工业救国”、“发展工业从培养工
业人才着手”的抱负,进入苏工专,由纺织科主任而代校长、校长,直到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历时44年,任校长达31年,毕生致力于实业教育,与学校共命运,不论遇到多大困难,矢志不移,始终如一,为苏工专的生存、建设、发展而鞠躬尽瘁。
1956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前夕之苏工专建校45周年的校庆大会上,年已70岁的邓校长首先回顾了建国前的38年,学校历尽坎坷、屡经曲折、几至夭亡的历程。他讲到1927年南京政府把学校并入南京中山大学工学院,停办两年后,四处奔走,付出艰辛,始得恢复。他又讲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校址,学校颠沛流离,在上海借得民营纱厂厂房,才得以苦苦支撑,遭此劫难,至抗战胜利复校时,已是断垣残壁、设备荡然。在这一时期,经费知绌,设备简陋,时常担心学校朝不保夕,又苦于毕业同学无业可就,一直持续到1949年。接着,他充满喜悦地说,新中国诞生后的7年里,学校无论从校舍、师资、设备、仪器及教学质量上,都是一年赛过一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苏工专的新生。
苏州三元坊沧浪亭北,原苏工专校址可园,园内有小山遍植稀有之绿梅,其花呈淡绿,清香可人,山巅有亭翼然,曰“浩歌亭”,相传在亭中高歌一曲,会引来园中百鸟和呜。邓邦逖校长丙申(1956年)修葺新额时亲手跋辞:“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扩展以可园为校舍五年于兹
实业公司取名大全今届剏校四十五周年爰修斯亭并新其额以志纪念”。“剏”系“创”之异体,跋语溢浩然之气,高山仰止。它是苏工专历经风雨飘摇,仍筚路蓝缕、执著前行的象征。在半个世纪中,学校始终稍好、秉持“忠诚爱国、刻苦勤奋、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办学精神,为中国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培养了7500余名高层次人才。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邓邦逖校长,还有首任校长刘勋麟、建国后学校党工委书记许符实那一代人的历史功绩。
曾就读于苏工专的原商业部部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说:“正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呼唤,一批有志于实业救国的先辈们,历尽艰辛,创建了苏工专,并哺育了大批工程师、企业家,在中华大地做出了卓著贡献。”原纺织工业部钱之光部长也讲过,苏工专是一所办得很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作风朴实。曾在苏工专任教的陈从周先生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这所学校,治我国教育史者,不能健忘它,应该说是既有悠久历史,又有名学者教授,培养了大批工程人才,是摇篮,是温室,人们将永远铭记着它。”“郑板桥有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一所高等学校,并不在大,也不在高楼大厦,在于精,在于教师的责任感,能出人才。……与苏州园林一样,在于小而精,是办教育的历史典范。几位老校长、老教授,以一生之力,办成了在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
邓邦逖先生在院系调整后,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纺织工业厅副厅长,首届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当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并应邀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1962年3月5日逝世,享年76岁。1958年苏工专重建,后因形势原因于1962年暂停办学。原纺织工业部陈维稷副部长于1963年邓邦逖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曾写诗缅怀:“金陵邓公,教范可风;专攻纺织,贯穿始终。早年留学,治学能工;壮以及老,育才江东。”198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苏工专筹备处的基础上成立苏州市职业大学。
如果有人问我,这次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庆三十周年暨苏工专建校百年庆活动中最感人、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对邓邦逖先生那一代人宝贵精神的怀念。700余名年逾古稀的老校友,有老部长,有共和国建设的功臣,有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从海外专程归来,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也有75岁。他们分批瞻仰了邓校长铜像,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中间有一位建筑科56届毕业的张锡瑛校友,曾与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合作设计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身患强制性脊椎炎,行走非常困难,但她佝偻着背,侧着身,坚持偕丈夫、同为苏工专毕业的赵仲毅(曾任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总建筑师,夫妇俩都是一级注册建筑师),从北京前来参加校庆。李学泌老先生94岁高龄,1936年毕业于苏工专土木科,抗战胜利后回母校任教,五十年代曾带领他的学生赴治淮第一线,退休前
为东北电力学院教授。这次由女儿陪同,从长春坐火车来苏州,因天气炎热,学校没敢安排他参加校庆活动,但他执意与当年的学生,在邓校长铜像前鞠了躬、留了影才回东北。来参加校庆的许多校友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好多同学来自贫困的农村,没有当年学校的培养教育,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永远怀念在苏工专求学的日子,永远感恩母校,永远感恩校长和老师。”
如果还有人问我,这次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庆三十周年暨苏工专建校百年庆活动中最令人欣喜和展望的是什么?我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学习邓邦逖老校长和苏工专一代人的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家园。在讨论设计邓邦逖铜像时,青年雕塑家杨明问我,是设计邓邦逖青年形象还是老年形象?为此,我们去北京拜访了胡平老部长,会见了邓琪、钟幼清夫妇,考察了可园,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确定设计一位殚精竭虑、放眼前方、手持学校规划图纸、生气勃勃的邓校长形象,以体现他怀有赤子之心、立志报国、“猛着先鞭”、视苏工专为生命、爱校爱学生的精神。为了确保质量和工期,我和设计师在“五一”假期赶往成都,坐镇在铸造厂,直到浇铸成功和按期安装。邓先生始终在学校,没有离开我们,他的精神不会老,永远年轻,他所钟爱的事业和接力赛一样,会永葆青春和活力。
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三十年来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各项办学指标在同类学校中居于领先地位,已成为区域高职品牌院校。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提升办学层次寄予厚望,2010年制定的《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苏州市职业大学升本工作”。在5月17日的校庆大会上,主席台背景版精心设计了郁郁葱葱的绿树簇拥着“苏工专百年纪念牌楼”,当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和胡平老部长走到台前,在欢乐的乐曲声中,共同手抚启动球的一霎那,背景版徐徐打开,纪念牌楼扑面而来,从满头银发的老校友到风华正茂的师生,无不为此欢喜雀跃。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作者系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顾问,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