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来临时的几秒内,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预警来临时的几秒内,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预警来临时的几秒内,如何紧急避险(安全指南)
收到地震预警之后该怎么做?时间就是生命,冷静应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地震预警来临时的几秒内,如何紧急避险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
地震预警来临时的几秒内,如何紧急避险
收到预警之后,参考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给出的逃生时间表,听到20秒预警时,4层楼以下的居民不要犹豫,迅速冲出建筑逃往开阔空地,10秒预警足够一二层居民逃脱,5 秒预警则足够跑出平房。
时间不够用的话,可以选择就地避险。当然有在心里嘀咕的几秒钟,可以把家中火源和电源关闭(以免发生火灾和煤气泄露)。最好的躲藏姿势并非抱头蹲防,而是抱头侧躺。
抱头蹲下时,人容易受到来自上方的重压而阻塞呼吸,直接用颈椎承担重量,而侧躺可以最大程度地用手肘和肋骨保证呼吸顺畅,提高生还率。
地震预警如何紧急避险
1.基本原则:不慌张、不跳楼、不乘电梯
2.避险措施:应根据预警时间、所在地点避险到就近安全地点的时间选择合理的避险措施
3.避险注意事项
(1)室内低层,关闭火源,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2)室内高层,关闭火源,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躲避在就近的活命三角区(厕所等较小空间),就近安全地点避险,伏地、遮挡、手抓牢。不乘坐电梯
(3)避险时要远离悬挂物、高楼、烟囱、女儿墙、高压线等
(4)避险时远离镜子、玻璃、照明设备等物品
地震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地震级别分9个等级。我国把震级分为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
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地震带来的危害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发生地震时注意事项:
1、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2、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俗话说:小地震不用逃,大地震逃不掉。所以,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就近躲藏。家中卫生间是最安全的地方。卫生间空间小,不容易被倒塌的天花板和墙壁砸伤。另外,卫生间有水,能够维持人的生命。
地震时,首选卫生间躲避。其次,要选择储存室、书房、没有煤气的厨房等空间小的房间。室内墙角也是较安全的地方。房屋倒塌时,室内墙角处容易留下一个安全生存空间。另外,可迅速躲避到床、桌、冰箱、洗衣机等坚固物体旁边或下面。
3、要蹲下身体,并用枕头、棉被、书包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部。
4、要用手绢、毛巾、或双手捂住口、鼻及脸部,防止灰尘堵塞口、鼻和迷住眼睛。
5、地震发生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保持好体力,坚定信心,耐心等待救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