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
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
高明旅游景点大全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
(pái huái) 斑斓.(lán)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合作探究
1.三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全程,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地方?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我也要去四方街”→“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细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详细描写了四方街。这样安排一方面与文题相呼应,另一方面运用特写手法,突出丽江独特的魅力。
四、精讲点拨
文章写一滴水变成一片雪和一块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一滴水去游览丽江,而是要反复写“我”沉睡“我”醒来呢?
【交流点拨】用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让读者仿佛回到明代,有身临其境之感,巧妙而合理。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1.给加点的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à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cāng jìng),浑厚中不乏灵动。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
..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bān lán),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chùlì)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轻盈喧哗开闸亭台楼阁
B.奔流徘徊翡翠目炫神迷
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映照明扬世界
(解析:B.“炫”应写作“眩”;C.“跳”应写作“眺”;D.“明”应写作“名”。)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搭配不当,应把“一”删掉。
(2)第④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合作与探究
1.朗读课文,一滴水是在什么时候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游览了丽江哪些地方呢?请从文中出相应的词句,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交流点拨】(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我知道,那时是明代”,“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都要来看丽江”,“进城之前”,“黄昏时”,“出了古城”,“黎明时分”等。(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四方街——城外果园和田地——金少江——大海)。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学生阅读;
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串联起来;丽江的景物大多与水有关(水契合了丽江的外形)。
三、精讲点拨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一句中的“他们”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交流点拨】“他们”指“游客”。游客的心像水一样纯净淳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愿意来到丽江,因为他们爱上了丽江,他们的灵魂在这里受到洗礼。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丽江人像水一样淳朴澄澈的心灵,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会受到感染,他们会忘记一切名利,让自己的心纯洁得就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四、当堂检测(堂堂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燃烧的江水
①长江一路跌跌撞撞,穿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千里迢迢,拐到这高峻的巫峡时,看到高耸入云的
山峰,星星点点装扮着的奇花异草,它无法冷静,扭动着骚动的身躯,热情地拥抱着两岸茂密的树林。它迷上这青的悬崖峭壁,如刀削样,又像是从天而降,稳稳地扎在两岸,还有这片美丽的峰。
A.长江不由得放慢脚步,缓缓地徜徉在山的怀抱里,怡然自得地享用这无边的美景。
②江水应是碧透澄清的,但渐渐地,站在船头的你发现原先碧绿的江水慢慢地变红,而且越来越红,以至有一种河水燃烧起来的感觉。溅起的浪花像是跳动的火焰。你的心中不禁诧异万分,哪里来的红艳艳?顺着河岸的峭壁,你慢慢往上看,越看就越惊奇,头仰得快往后倒,还是看不到山顶的红枫。漫山遍野烧着的红叶,像是一柱柱巨大的火炬,直直拥向天空,似乎要把整个天空点燃。在这幽静的山谷中熊熊燃烧,烧尽了这狭长而幽闭的山谷中的孤寂,映衬着暗幽的山谷,使山谷热闹起来,原来这清碧的江水是给满山的红叶燃烧的。这巫山的红叶不知燃烧了多少年,却如藏在深闺中,孤独地燃烧,孤独地熄灭,烧尽了千万年来的期盼。凶险的航道,步履匆匆的商贾羁客,一个个那么心事重重,又有多少人
有闲情逸致去享用这片美景呢?
③拾江而上,红红绿绿之中,一条古代栈道盘山蜿蜒。深深的石缝处,仿佛还在回荡着“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岩石乱飞,古铜的民夫满脸汗涔涔的,一排排被铺上去的木,根根坚硬滑亮。古代“得得”的马蹄声,似乎还飘荡在这幽静的山谷中。江水自道下汹涌而过,一条仄仄的古栈道把你牵入了悠悠的历史隧道。忽然几声悠悠的歌声将你从沉思中牵引回来,对面山上几个像花一样的女子亮着嗓子,唱起了婉
转的山歌,那样的柔和甜美,犹如这满山的红叶令人陶醉。
④漂流在燃烧的江面上,徜徉在火红的谷中,望着头顶飘浮的朵朵红云,你感觉冬天渐行渐远,弥漫在你头上的只是那一阵阵如江水一样澎湃的激情。
⑤若是到了黄昏,这火便是烧到了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太阳早早躲到这火红的山背后,溢出的霞光染满整个天空,燃烧了整个天空。火红的天空,火红的江水,相互映衬。整个世界都是红通通的火焰。山与天的界线模糊了,山与水的接壤消失了。你感觉自己是掉进了一个偌大的火炉。你似乎听到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火光冲天,一团一团的火滚动着。一阵阵红叶的清香,不时扑进你的鼻翼,使你不由得大吸一口,吸着这山川大河的灵气。这是上天的圣火,一种能使你也熊熊燃烧的圣火。它点燃了你的激情,你不再是静静地观赏着高峻山峡间朵朵红霞的游客。一股诗情画意在你心底游荡,你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手不断地挥舞着,指点着那美丽的画卷,欢呼雀跃,呼叫着朋友来欣赏这美妙的风景。你不禁哼唱着无名的曲调,似乎要把心中燃烧的激情一一释放出来,与山川大地共享。
⑥B.脚下是跳动的火流,汹涌着,仿佛是山上落下的一团团火焰,山则像是一根根巨大的火炬,高高地扬着,那是三峡不灭的信念,召唤爱美爱大自然的人们。
(选自《散文百家》) 6.文章以“燃烧的江水”为题有何妙处?
①“燃烧的江水”是个有温度的词,一读就让人觉得温暖而又热烈,同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燃烧的江水”侧面反映了红叶的主要特征,是作者行文的线索。③“燃烧的江水”是作者热爱生活、珍视自然、珍爱生命的象征。
7.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全文的?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按照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顺序。从空间上看,由江水写到山谷再写到天空,“江水的燃烧”是漫山遍野烧着的红叶映衬的,幽静的山谷因红叶而多彩,天空飘浮的是朵朵红云。从时间上看,由白天写到黄昏,由白天的燃烧写到黄昏“烧到了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
8.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揣摩画线句A的妙处。
画线句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长江经过巫峡时的温顺,让读者感到桀骜不驯的长江流经巫峡时表现出的活泼、亲近。
(2)谈谈你对画线句B含意的理解。
画线句B是全文的主旨句,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赋予红叶以人的情感,写出三峡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出作者对红叶和三峡的热爱、崇敬之情。
9.全文描写的是三峡的红叶,而在文中却又记叙了步履匆匆的商贾羁客、古代“得得”的马蹄声、
山上几个像花一样亮着嗓子的女子,有什么作用?
将三峡红叶与长江的历史和现状联系起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的境界,赋予三峡红叶更丰富的文化韵味,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富有情趣和美感。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