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静观皆自得,不识智慧谈何生 (曾怡瑞)
万物静观皆自得,不识智慧谈何生
                  ——以罗湖区“智慧杯”精神观《昆虫记》有感
        罗湖区松泉中学
    曾怡瑞
摘要:罗湖区“智慧杯”比赛已经顺利落下了帷幕,作为一个全程热烈关切的一线老师,我不敢谈什么心得体会,抑或什么高深理论。“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愿以罗湖区“智慧杯”精神来观鉴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名著《昆虫记》,以一家“智慧”之议,不耻班门弄斧,就正于罗湖教育界千万大方之家。
关键词:静观 智慧 课堂
    罗湖区“智慧杯”比赛已经顺利落下了帷幕,作为一个全程热烈关切的一线老师,我不敢谈什么心得体会,抑或什么高深理论。“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愿以罗湖区“智慧杯”精神来观鉴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名著《昆虫记》,以一家“智慧”之议,不耻班门弄斧,就正于罗湖教育界千万大方之家。
世上万般事物,只要静下心来观察皆都能自得其乐;话虽容易说,试问百代之下,几人可以体会?又有几人可以做到?这就是我读《昆虫记》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深刻的智慧……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七十年如一日,在他的荒石园里不知疲倦地从事自己心爱的昆虫学研究,如孩童般天真,若处子般静雅,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他难以效法的一生,唯一可以瞻仰的泱泱大作——《昆虫记》,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望……
说实话,我没有全文读完《昆虫记》,因为我实在不堪用自己卑微的心态去揣测大师旷达的情怀,我曾经自许为闹市中可读书的静心人,但我还不能完全抛却蝇营狗苟,反倒俗务缠身,俗念萦绕,勘不破名缰利锁,离不开绩效职称,浑浑噩噩三十年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何年何月才能象大师那样,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废寝忘食地从事幸福得全身冒泡的心仪的最想干的事?恐怕遥遥无期了吧!我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前人事迹,令人神往,也令后人汗颜。
年少的我,曾经有几分《昆虫记》的影子,我生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小城镇,那里山清水幽,莺飞虫鸣,有“昆虫界的最后乐园”之称。我生性内向,不喜与人过近,唯一陪伴我的就是那不离不弃的各种虫儿。朝夕相处之间,我对各种虫性了如指掌,常常整日仰观鸣蝉,俯视蚁巢,戏弄蟋蟀,玩耍螳螂……万物静观皆自得,虫虽不言,中自成趣,以虫观己,浮生若梦,度过了爱虫如命、随意遐想的梦幻童年。
初中时候,当我第一次读到斑斑驳驳的《昆虫记》残本的时候(从收破旧那里拿来的),我感到生命的一部分被唤起,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只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使命感……恍惚中,19世纪的法国南部阳光下的那个老人正在向我低声述说着什么,若有若无,在我青稚的心灵投下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如《孔雀蛾》片段:“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到它的对象。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它们的对象。如果在这期间它们不到对象。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我不自觉联想到《荆棘鸟》:荆棘鸟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着荆棘树,直到如
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他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刺进胸膛。
我想,这种不知名的东西大概就是智慧吧,传统课堂好比是带着沉重镣铐的舞蹈,而智慧好比是让我们暂时忘却种种陈规陋习的那一道檀音。通观整篇《昆虫记》,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
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智慧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人不过也是时间的过客,以我们的眼光来看昆虫,其实也正好象以时光的眼光来看我们:“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种种情态,令我心魂摇动,思绪万千。
我们都如昆虫般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然而我们毕竟可以感悟,荆棘如我们,正如智慧如课堂,短短一生,何以自适?古往今来无数人的人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看《昆虫记》更可以让我们彻悟一些道理:
人生如课堂,当思破题,不破不立我有一物生得巧!太多太多的人在重复着别人的人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
举一动,其实早在前人、旁人、古人、外人身上一遍一遍地演绎过,那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知你有否思索过?
功名划地饼,岁月下江船,我们的课堂很多情况下是无意义的,追逐着无意义的身外之物,憧憬着无意义的非分之想,忙碌着无意义的颠倒之事,谈论着无意义的空妄之言,如此种种,不知你有否醒悟过?
唯有智慧,他让我们远离一切喧嚣,让我们思索课堂的终极意义,天生我材必有用,安能摧眉折腰事俗事,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有如一条大河,每个人只是河中的一条鱼儿,鱼儿有大有小,但终究逃不过河水冲刷,伴随河水滚滚而去,所谓王侯将相,明星名人,不过是一条比较大的鱼儿,富可敌国也罢,名声震天也罢,不过是跳出水面望了一望,你不破解规则,不思考终极,始终是一切成空的下场。
万物静观皆自得,不识智慧谈何生,愿你早日读懂《昆虫记》,愿你早日思索自己的“智慧杯”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9
4、山西《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坛》[M],山西:山西出版社,2001.9
5、《荆棘鸟》(澳-考琳·麦卡洛)北京 译林出版社,1998.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