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间词话》札记(四)论工巧
原文地址:【原创】《人间词话》札记(四)论工巧作者:福地门圣
《人间词话》札记(四)论工巧
1、“工巧”一词在《辞源》、《辞海》中分别有三种释义。在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则主要指“工致巧妙”或“有巧思的匠作”。通俗地说就是指写作技巧的精致巧妙。
汉代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这里已说到创作须有新意,遣词要精致、独到,方可称为“工巧”。但工巧的内涵与外延远不只此。而应涵盖题旨、结构、章句、情韵、意境等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
2、王国维大师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但他也十分注重乃至推崇词的工巧。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词作的各个要素或某一、两个,两、三个主要方面做到工巧,才能准确、精到、神奇地传达出词的灵魂,烘托出词之境界。
3、王国维曰:“美成词...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北宋末年重要词家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其词章法严密,音律工整,炼字用句精巧华美。且读其《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yin)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竚,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瑞龙吟》乃清真词“穷极工巧”的代表作。首先是结构工巧,首叠着重写今时,描所见之景;次叠着重写往昔,状所怀之人;下片(或称“三叠”)则今昔对照,抒“伤离意绪”。可谓层层递进,钩榫严谨,丝丝入扣。
其次是章句工巧,开门见景,又以景作结,这是章法之呼应;结处以“官柳”与开头的“章台”、“归骑”与开头的“归来”相还照,这是句读之呼应。至于遣词之精巧华美则随处可见,写景有“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可谓生动别致;写人则有“箇人痴小,乍窥门户”、“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可谓生动传神。
其三是用典巧妙,“章台”、“坊陌”、“刘郎”、“秋娘”、“燕台”等,均有故事、出处,但作者入词巧妙,浑然一体,了无痕迹。王国维说美成词“穷极工巧”,此一长调足堪典范。
4、王国维曰:“欧九《浣溪纱》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又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
全出矣。
此言词家用字精巧也。且读欧阳修《浣溪纱》全词: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欧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所用“出”字,王国维认为出自南唐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则认为出自唐朝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句“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无论本自何处,欧九所用“出”字较前二者更为工巧,它不仅直接道出秋千荡出楼外绿杨,而且让人仿佛看到秋千上娇美的身影,隐约听到绿树人家传出的欢声笑语。这就使自然景平添了一种盎然生气。
至于宋祁《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张先《天仙子》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则更为历代词家所称道。两个动词的使用,使得词中“绿杨”、“红杏”、“轻雾”,以及春云、夜月、花影等意向组合神姿活现、生趣盎然。
5、王国维曰:“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难(原稿误为“易”)学而易(原稿误为“难”)工,古体诗易(原稿误为“难”)学而难(原稿误为“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王国维这里讲的是,大凡格律要求不太严格、体式较为自由的文体(如散文、古体诗、词中小令等),虽容易学,但很难达到工巧;反之,格律要求很严、体式较为拘谨的文体(如韵文、近体诗、词中长调等),一般很难学好,但因入门严求格律,而后达至工巧就相对容易些。
以笔者看来,难和易、巧和拙都是相对的。只要有心、有志走文学之路,就可能化难为易、去拙趋巧。不过对于初为诗文者,王大师所指的难易顺序不失为一个好的指引。
6、王国维曰:“......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辞易巧’。”
我有一物生得巧王大师这里借用了唐朝韩愈《荆谭唱和诗序》里的话:“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此句论的是工巧难易,究的是工巧根源。他阐述了一个人的社会背景、人生阅历,对于其诗
词工巧、水准乃至境界的正负影响。撇开文学修养深浅不论,大凡经历过社会动荡、人生沉浮、坎坷不幸的文人,才可能写出工巧天成、境界不凡的千古名篇;而终生平淡、过于闲适的文人,则很少写出极尽工巧、值得称道的名篇佳作。
且看:南唐后主李煜如果未遭亡国君、阶下囚的人生大难,怎能以血泣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千古绝唱?北宋文豪苏轼如果没有屡遭贬谪的人生沉浮,怎能写出诸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的旷世之作?婉约词宗李清照如果没有经历国难当头、家道中落、颠沛流离,怎能吟出那些悲戚满怀、愁苦感天的传世名篇?爱国英雄岳飞如果未经靖康之耻、南渡之恨,怎能激发出“怒发冲冠”、“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壮怀豪言?词坛大家辛弃疾没有青年时揭竿抗金、壮年时遭馋落职、晚年时报国无望的坎坷经历,怎能发出“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的慷慨激昂之声?
如此等等,无须细数。到底印证了那句真言:“物不得平则鸣,人不得平则言。”鸣,则发豪旷、醒世之音;言,则成工巧、惊世之作!
7、王国维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咏杨花》为最工。”
又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先看章楶(jie,字质夫)原唱: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再看苏轼和韵: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两词相较,更显苏轼如椽大笔。
苏词先以境界胜。东坡和韵立意深远,借物言情,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既摄杨花之魂,又传思妇之神,寥寥百二字,将思妇之思眼、思泪、思梦、思恨渲染得摄人魂魄,从而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可谓题旨高妙!
次以章法胜。全词起承缜密,虚实相间,回环照应,自然天成。结句“不是杨花”回应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下片两个“恨”、一个“泪”字诠释上片“有思”及“萦损柔肠”;下片“一池萍碎”照应前述“惜从教坠”......可谓耦合巧妙!
再以丽辞胜。“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落;一个“惜”字,蕴浓郁之情。“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言他人所未言,极尽思妇离愁之深。“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虽三数排比,却不显堆砌,直将咏物言情题旨推向顶峰。“点点是离人泪”,更是大家称道的丽词佳句。可谓用词工致!
仅此三胜,苏轼之和韵足令章质夫原唱望尘莫及。
8、王国维曰:“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
又曰:“唐五代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王大师两次提到作词最为工巧(有篇有句亦为工巧)的词家时,例举几乎一致。其中李煜(后主)、苏轼(子瞻)、欧阳修(永叔)、秦观(少游)、周邦彦(美成)、辛弃疾(稼
轩)等人,已在本札记《论境界》、《论风格》、《论观照》及本篇《论工巧》的前面,分别例举或分析过他们的词作,从中已大体领略了其工巧、成熟的大家风范。这里仅举冯延巳(正中)的代表作《鹊踏枝》一首: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