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9篇
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9篇
    篇一:《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巨龙之魂在哪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附:板书设计:
    篇二: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 篇二
    一、课型:
    阅读课
    二、知识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创新运用:
    在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情感道德:
    1、德育: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心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力及创新力。
    3、美育:从外祖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中受到人格美的熏陶。
    六、训练点
    1、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3、在情语相融的交流中,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七、创新点
    1、回顾全文,针对全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及灵活性。
    2、大量阅读课外资料,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重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九、教法
    1、落实训练点1让学生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手、及、口并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带有选择性的读文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质疑问难,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学法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
    读文析句悟情运用
    十一、媒体配备:
    录音机、投影仪
    十二、设计目的:
    激发情趣导入,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