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什么意思网络流行语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
作者:张冬梅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7期
作者:张冬梅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7期
摘 要: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美学、文化等方面展开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新词新语,有诸如“楼脆脆”“躲猫猫”“范跑跑”这样的叠音词,还有“杯具”“鸭梨”“蒜泥狠”“豆你玩”这样的谐音词,它们都曾风靡一时。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更是迅速成为2010年最火的网络语之一。本文尝试探析新词“神马”的词性特征和修辞彩,以及该词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和状态。
关键词:网络谐音词 神马 语义
一、谐音及网络谐音流行词
谐音就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条件来表情达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汉字中丰富的同音字、词,近音字、词构成了汉语谐音的语音基础。为汉语中的谐音提供了足够的语料,谐音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日常语言中往往有调侃诙谐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既不同于书面语也不同于口语,主要表现为通俗化、口语化、简洁幽默、诙谐传神、个性张扬。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功能多为“活跃书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常见修辞格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而谐音是最常见的一种。常用的谐音方式有:
1.普通话词语谐音:在普通话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谐音表示。如:果酱-过奖,筒子-同志,稀饭-喜欢。
2.方言词语谐音:所谐音的字在方言中的读音相近或相同。这种谐音是利用某些词语的方言发音形成的。如:银-人(谐东北方言的字音),鞋子-孩子(谐四川方言的字音),偶-我(谐台湾普通话的读音)。
3.合音谐音:用以谐音的字、词在连读时发生合音而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没有(méi yǒu)-咩(mié),这样子(zhè yàng zǐ)-酱紫(jiàng zǐ)。
4.英语词语谐音:用汉字谐音发音相近的英语单词。如:fans-粉丝,email-伊妹儿,sofa-沙发。
5.数字谐音:用谐音的数字表示发音相近或相同的汉字词语。这种谐音类似于数字解码,表面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但是通过读音却可以发现其意思。如:54-无视,168-一路发,9494-就是就是。
二、“神马”的语义特征和语体彩分析
(一)“神马”的词语来源
“神马”是汉语“什么”的谐音词。“什么”最早的网络谐音词是“虾米”,源自闽南语的谐音,
如“讲什么”,闽南语读音“拱虾米”。在晋语方言中,则用发音“石嘛”来表示“什么”。
“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门户网站和正规报纸杂志的门户网站,也相继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了“神马”一词。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政策如浮云,没拉住房价这匹“神马”》(新浪网,2010-12-29);《贫困县建豪华办公楼,是神马在做怪?》(新华网,2011-01-20)
继网络上“神马”一词的持续升温后,纸质媒体也争先使用这个网络热词。从以下所举例子可以看出“神马”一词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如:《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器爱国主义”神马的都只是浮云》(《华西都市报》2010-11-19);《头衔是神马 薪资如浮云》(《燕赵晚报》2011-01-05)。纸质媒体的高频度使用,使“神马”一词跨出网络,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面对房价上涨、食品安全、求职难、社会潜规则等,“神马都是浮云”这个万能句总是能很恰当地表达人们的情绪,一时便成为流行语。
(二)“神马”的语义特征
“神马”作为“什么”的谐音词,相较本体词,它具备了一些相同的用法。
1.都可以用作疑问用法,表示对主语、宾语和定语等提问。如:
A.什么是他想要的?
B.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做主语)
A.你喜欢什么?
B.政策如浮云,没拉住房价这匹“神马”(作宾语)
A.她打算买什么书?
B.这是神马小说?(作定语)
2.都可以用于虚指,表示不特指的事物。如:
A.饿了就想吃点什么。
B.贫困县建豪华办公楼,是神马在做怪?
3.表示任指。可以表示在所说范围内没有例外。如:
A.他什么也不想吃。 B.神马都是浮云。
4.用于举例,可以用在列举成分之前或之后。如:
A.什么花儿呀草的,他最喜欢了。
B.神马房价、油价、菜价,都不给力。
5.“神马”相较“什么”所不具备的用法。
(1)表示惊讶或不满。如:
什么!你还没有出门!都迟到了!
(2)表示责难或否定。如:
什么“忘记了”,我刚才就告诉你了啊!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神马”具备了“什么”这一词语在成句结构上的大多用法,不过,在表达语气和情绪上,“神马”一词基本上没有类似的用法。但是“神马”另辟蹊径,在修辞彩和表达感情上,却具备“什么”所没有的语体彩。
(三)“神马”的语体彩
“神马都是浮云”是2010年开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浮云”本义是指天空漂浮的云朵,在此语境下,“浮云”比喻“虚无缥缈、转瞬即逝、不值一提的事情”。当“神马”和“浮云”组合在一个句子中使用时,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语体彩。
1.表达超脱的思想。新华网在对广州亚运会进行报道时,发表了一篇题为《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的体育时评(网易新闻,2010-11-16),对游泳名将张琳在200米自由泳决赛
中仅列第四名,对其评论“要淡定!因为‘神马’都是浮云。高手之间,实力相近,比的是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论胜败,都是英雄。”
2.表达抱怨的情绪。网络上的白领阶层经常说“奖金、升职这些是神马东西?都是浮云。”用“神马都是浮云”的抱怨,让自己拥有淡定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生活压力的抱怨。还有凤凰网新闻刊载的一篇名为《大学期末考试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满和抱怨。
3.表达感慨的语气。在网络上出现雷人的事件或重大新闻后,网民们常常用“神马”“浮云”来表达惊讶、无奈的情绪。如2010年网络著名的小月月事件,实在“雷”倒众生,网友们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达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态度。又如《政策如浮云,没拉住房价这匹“神马”》的新闻标题(新浪网,2010-12-29),同样表达了人们对抑制房价政策频频出台,而楼市房价依然坚挺的现实局面的无奈。
三、“神马”所反映的社会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神马”一词的流行,首先源于一个热门的网络新闻事件,接着许多网友跟风模仿,进而该词从网络媒体走向纸质媒体,严肃性的报刊杂志也开始使用,从而直接将“神马”一词推向了大众。面对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人们更乐于从网络事件中寻乐趣,“神马”这一谐音词的出现,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所以也不乏幽默、调侃的意味。
“神马”作为“什么”的谐音词,在语义上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包含了说话者更多的情绪表达。诸如“鸭梨”“苹神马”“蒜你狠”这类流行语,在表面轻松的语气中体现了一种深重的无力感和荒诞感,折射出人们在当今社会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网络谐音词相较本体词,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和语体彩。流行词的出现,充满了调侃、幽默之意,宣泄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和情绪。有些网络流行词虽然生命力有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或者被人们遗忘,或者被新词所替代,但是研究其起源和新的语体彩,将有利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参考文献:
[1]王德春.修辞学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2]陈向红,王晓静.谐音:网络语言中一种语用策略[J].河南教育
学院学报,2006,(3).
[3]杜晓文.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0,(1).
[4]张重阳.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J].语文学
刊,2011,(1).
[5]张船.汉语“什么”和英语“What”的对比分析[J].广州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05,(3).
(张冬梅 成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