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总结(5篇模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总结
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现在,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向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地投入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一)相互尊重。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尊重教师,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民主。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三)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引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渲染课堂气氛。
(四)师生互爱。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随着课改的深入,作为语文教师,已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一般能力,而应培养学生主动改造环境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意识。因此,必须从高一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以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开发和多方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目标,重新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观。
三、构建“全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质疑。若说课堂是学校改革活动的
主阵地,那么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做起。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构建“全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做到课前自主参与、课中自主探索,课后自主延伸,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着核心的作用。
第二篇: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策略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策略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学习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又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所以教师教语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目的。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自己查资料或合作讨论等形式来自主解决。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例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这样的写人的方法,不是本单元的重点,但见识研究一下,不是就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写作知识吗?),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
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教师可设计让学生用自读自悟和讲故事的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再次,教师要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如,学“盲”字,学生因“育”字的记忆定势,会在“盲”字的上面多加一点,此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的眼睛死了,就是盲人了”。(边说边用手指字)这样的教学,不是把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了吗?
总之,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如,期末复习时,布置学生自己出一份考题,学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题的这项学习任务时,要去看课本,查阅资料,而在这一个活动过程中,他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如,学习《荷花》一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选择内容的原因,有的人甚至还画了一大朵漂亮的荷花,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表达方式,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被调动起来了,真正体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论断,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感受到他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景象。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好的看法
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的个人观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第三篇: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其内容可分为几个方面?一般流程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对自主学习内涵的定位、确立学生自我的意识。也就是说,在我们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等方式,明确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通过相应的方式启发他们,只有自己在学习,自己努力学习,这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确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意识。如果学习不好,老师要担当一定的责任,但主要不是老师的问题,自己也要努力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确立学生自己主动与同学协调发展的意识。要告诉同学们,学习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他应该在和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之中得到进步。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一)当前的问题:
一般教师不研究学习的理论,不理解学习的规律;不注重学习的方法,不激发学生的内在意识;也不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学态度与行为都偏向于保守;未将教学真正结合起来,达到相长的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总结我们对自主学习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以下一些定位:、基于广义与狭义之间的自主能力培养: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老师指导过多,效果也不好,最好的状态是老师的指导精要到位。、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概念: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摸索。、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同学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宽取窄用。宁愿多些能力,少些应试。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实施自主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把握好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预习习惯培养、读书习惯培养、作业按时及规范的习惯培养、自学方法的培养,等等。事实证明,顺利地完成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把握好课堂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会学不会学。因此,要注意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而其内容,我们思考的有以下几点: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意识、参与课堂讨论的比例与质量、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合作与探究的状况,等等。而在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充分的启发诱导与活动组织。
(3)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教学策略。
(4)高质量的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
(5)课后学习的监督与检查。
(6)有效的活动设计。
(7)教学艺术化的讲解策略。、课后作业的巩固与自我检测、知识的拓展与眼界的开阔、思维素质的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上都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要素。
(二).结合一个单元设计一个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走进红岩》,个人的阅读计划,包括什么时候读完,每天读多少,什么时间读,怎么读等,要引导每个学生做好计划;而小组活动计划,就是建立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小组研究确定汇报什么,怎么汇报,谁来汇报,汇报之前都要做什么等等。做计划,一般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表格的制定一定要合理、适用,易操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