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生物特性与媒传疾病
及其防制
上海雷珂生物有限公司
一.蚊子的形态与结构 4
1. 成虫外部形态 4
2. 口器(喙)结构 4
3. 内部构造 5
二. 蚊子的生活史 5
1.卵 5
2.幼虫 6
3.蛹 6
4.成蚊 6
三.蚊子的生态与生理 6
1.孳生习性 6
2.吸血习性 7
3.栖息习性 8
4.交配与产 8
5.活动时间与飞翔能力 8
6.生殖营养周期和生理龄期 8
7.季节消长和越冬 9
8.寿命 9
四.我国主要的传病蚊种 10
1.中华按蚊 10
2.嗜人按蚊 10
3.微小按蚊 11
4.大劣按蚊 11
5.淡库蚊和与致倦库蚊 11
6.三带喙库蚊 12
7.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12
五.我国主要的蚊传疾病 13
1.疟疾 13
2. 淋巴丝虫病 19
中国电信话费清单查询3. 流行性乙型脑炎 23
4. 登革热 25
六.蚊子的防制 30
1. 防御法 30
2.驱赶法 30
3灭绝法 30
4. 蚊虫防制的效果考核 32
蚊子的生物特性与媒传疾病及其防制
迄今全世界已记录蚊子共有3亚科,38属,3350个种和亚种;我国亦已发现17属350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类占半数以上。蚊的发育分卵、幼虫(子孓)、蛹和成虫共4个时期,前3个时期生活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上。
通常雌蚊交配一次就可一生多次产卵,但雌蚊产卵前,只有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后卵巢才
能发育。雌蚊触角上的短毛能远距离感受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湿气、化学气息等,以此寻猎物。
成熟的雌蚊如能容易地吸食到人或动物的血液,每二天可产卵一次,故通常一生产卵3-7次,也有少为一次多至十余次的,每次产卵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
我国常见的传病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淡库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我国主要的蚊传疾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
蚊子的防制归纳起来有:防御法、驱赶法和灭绝法等,其中利用蚊子的生物特性,仿生模拟人或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物,来吸引雌蚊并对其灭杀的方法,因其无毒性,而且有一次投入少、日常费用低、有效范围广等特点,故必将是今后防制蚊子的方向。
蚊子,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蚊科(Culicidae),是一类最重要的医学昆虫。
蚊与其它双翅目昆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①喙细长,比头部长好几倍;②翅脉特殊,翅
脉与翅缘有鳞片;③足细长,覆有鳞片。
蚊的分布很广,凡有人类的地方几乎都有蚊类的活动。蚊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子共有3亚关于教师的歌曲科,38属,3350个种和亚种;我国的蚊类目前也已发现17属350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类占半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曲以上。
一.蚊子的形态与结构
1. 成虫外部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体长约1.6 ~ 12.6mm。呈灰褐、棕褐或黑。分头、胸、腹3部分。
⑴ 头部:
似半球形,有腹眼和触角各1对,喙1支。触角(Antnna )有15节:第一节称柄节(Scape),第二节称梗节(Torus),第三节以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Flagellum)。各鞭节轮生一圈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开机f1是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产生反应,对二氧化碳、乳酸等化合物和湿度尤其敏感,起寻吸血对象作用的是短毛,而不是复眼。
⑵ 胸部:
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足1对,中胸有翅1对,后胸有1对平衡棒,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叶状,缘毛在凸叶上,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缘毛分布均匀。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纵脉(V)2.4.5各分两支(图20-2),其余纵脉均不分支。翅脉上覆盖鳞片,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繸。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在按蚊的分类方面是一重要依据。蚊足细长,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蚊,为蚊种分类特征之一。
⑶ 腹部:
分11节,第一节不易查见;2~8节明显可见,有的蚊种在其背面具有由淡鳞片组成的淡横带、纵条或斑;最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一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 口器(喙)结构
蚊喙为刺吸式口器, 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构家法惩罚造。由上内唇(上唇咽)、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血液。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粗锯齿,是随着皮肤切开以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的表面被覆鳞片,多呈暗,其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Labellae)。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但雄蚊的上、下颚已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在喙的两旁有触须(下颚须)1对,为下颚的附肢。按蚊的雌、雄蚊触须与喙等长,但雄蚊触须的末两节膨大而向外弯曲;库蚊、伊蚊的雌蚊触须比喙短,雄蚊的触须则较缘长或等长(少数蚊种例外)。触须是刺吸时的感觉器官。
3. 内部构造
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统。其中,与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定时发邮件为消化和生殖系统
⑴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在前胸内有1对唾腺,每一唾腺分3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管能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例如能阻止被叮刺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凝聚的抗血凝素(Anticoagulin),破坏吸入的红细胞的溶血素(Haemolysin)和使破坏的红细胞凝集的凝集素(Agglutini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