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耿玉兰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11
        摘要: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学习的轨道。因此,语文教学应用全情朗读、多方比较、品味字词、联系语境和发挥想象等语言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4-01
        我们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理知识,学习数学是为了会计算,唯独语文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当把语文还原为汉语,也就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的一种时,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更加明确--即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事实是,很多中学语文课堂过分关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段落划分、中心思想等,将原本经典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将语文教学回归到语言学习的道路上,采取多种方法加强语言教学的实际应用。
        1.全情朗读
        "书读百变,其义自见。"学生全情投入朗读,能够逐渐掌握课文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露出来的情感,原本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经过朗读折射出情感与智慧的光辉。越是优秀的文章就越值得朗读,越是朗读对文章中的韵味和精义越是能体会深刻。教师可以集中组织或在课前几分钟举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尽量熟读,最好能背诵下来,朗读时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最佳。
        比如,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真正读懂、读出诗的味道,就会被诗人绵长的思乡情感所打动,语气、语调、表情和动作自然而然就和诗的意境相配。
        2.多方比较
        一篇文章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可能会选取多个角度与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醒学
生注意的对比语言的不同。学生通过对用词、语气、句式等有意识的比较,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就会有全面的理解。比如《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的移山行为提出看法。"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妻子"献疑"表达疑问和担心,而智叟"笑而止之"表示否定和讥讽。从他们在表述上用词和语气的不同能够区别他们的身份和态度。
        3.品味字词
        优秀的文章的遣词造句是十分讲究和富有韵味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字词,而不要一手包办式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让学生失去自己思考、探寻的乐趣,也全然破坏品读文章的乐趣。古典诗歌对字词的使用十分精妙,有的甚至是作者呕心沥血所得。比如,贾岛有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一时拿不定注意是用""好,还是""好,在大街上比划着""""的动作,却不小心闯进韩愈的仪仗队。韩愈知道后并不生气,告诉他""字好。一是怕门关着,推不开;二是去别人家,敲门有礼貌;三是夜静更深,敲多出几分声响,静中有动,更有意境。贾岛听到后拍手叫好。再有"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最普通的字,用作这里却能多出几分塞外苍凉的意蕴。还有很多优秀文章的用字、用词值得细细品味,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鉴赏。
        4.联系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言在使用的时候都有具体的环境,比如周围有几个人、都说了什么以及每个人都表情、动作等都是语境。如果把语言孤立出来,不联系语境就很难理解。鲁迅《论雷峰塔的倒塌》最后一段只有两个字:"活该!"如果不联系上下文,这就是一句简单的骂人话。联系语境后,我们知道原来是白娘子重见光明,法海和尚躲到螃蟹壳里避祸,封建卫道士终于落得可耻的下场,只有"活该"两个字才能痛快淋漓的宣泄情绪,只有读完全文我们才知道这两个字的精妙。有的文章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读懂含义,如蒲松龄的《狼》里多次出现的""字。"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 ""字分别指狼、麦场、草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个""指其中。"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这句的""分别指草堆、屠户、狼。没有上下文无法读懂这么多""字的含义,可见语境对理解语言的重要性。
        5.发挥想象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大脑根据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说的话、阅读的文字都是声音和符号的组合排列,如果没有想象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的。中学生阅读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时,充分发挥想象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韵味。如在阅读的《沁园春·雪》时,我们的头脑中会再现出一幅风景图:"冬天的方到处都结了冰,天空飞飞扬扬地飘着大雪。登高远望,长城里里外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白雪覆盖下,山就像一条条银蛇在起舞,高原像一头头白的大象在奔跑。要是到了晴天,冰雪山林互相辉映,景更加迷人。"发挥想象力让语言更加多姿多彩,更能体会到作者传达出来的意境和风采。
        语言教学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学习语文的初衷,加大力度落实语言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汉语之美。
        参考文献
        [1] 张献民.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提高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J].祖国:建设版,20131.最有素质的骂人语言
        [2] 平利斌.走进名著,感受典范语言魅力--中学语文教学症结及对策[J]. 新校园:学习版,201212.
        [3] 骆锤炼.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中学语文语言知识系统的重建[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 陆俭明, 李镗.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分布与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0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