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应该从心理品德、保持良好的情绪、竞争意识、意志力及其它心理能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更好的学习和适应、改造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结构;情商;情绪
就词义而言,素质就是事务的本来性质。如果专指人,那么,人的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本来性质,它分为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而人的素质虽说是“本来”的,但是它可以培养、可以改造。比如身体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锻炼而使身体素质提高;思想素质不高的,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培养而提高;心理素质不好的,可以培养而不断使之完美、健康向上。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才是健康向上的,又如何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
1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人所有品德的基础
责任是人类固有的与生活实践增长而加强的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心理素质。她关系着人类的亲情、关系着个人与家庭,关系着每个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心态状况,而就目前青少年一代的责任心问题,不敢说到了“危机“的边缘,就近几年的发生的一些”离家出走“、”自灭自残“、”打架斗殴“、扰乱公共秩序”、“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缺乏自制”、“过分张扬自我”‘缺乏劳动意识“等可以看出责任意识的丧失。
一个人的心理,责任心出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它可以使亲情缺失,使家庭受到破坏,是自己走向一事无成甚至灭亡。如一个中学生离家出走,伤害了他的亲人和家庭,对它自己也绝无好处;而自灭自残、打架斗殴、厌学、不愿意劳动等都会伤害亲情,上海自己,这些行为都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那么,如何使这代学生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如何把自己铸造成器?首先要求他们要有亲情,对亲人有情,对他人有爱,这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最基本的责任,特别是生你养你的亲爹亲妈,应尽量听从父母有益的安排,做到尊敬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劳动果实,不顶撞父母,不嫌弃父母,要扪心自问,如果没有父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变得令人不可思议。至于兄弟妹,
也要和他们处好关系,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处成相互支持帮助、有依赖关系的手足之情。这样,当你向离家出走、伤害自己、想混课逃学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为不使亲情受到伤害,为不使家庭受到牵连而打消不理智的念头,就不会去做不理智的事情。这就是责任心——以父母、兄妹、家庭为自己的责任感。一旦有了责任心,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有了牢固的亲情根基,生活才会有幸福的希望。
其次是要求他们对自己负责,当你在校期间,要和学校管理人员及家长配合,考虑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对生活,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勤洗勤换,做好生活内务,绝不拖沓懒散,生活无秩序。对于学习,要培养刻苦严谨的作风,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育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绝不马虎草率,不懂装懂或者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它才会有责任感。因为社会责任感是所有品德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基本,最必备的品质,是德育的核心要求。马克思说:“你生活在这里,就有规定就有责任”。英国教育家塞缪·斯迈尔斯认为:“缺乏责任感,人们对抗不了苦难抵御不了财的诱惑,相反在责任感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而变得坚强勇敢”,责任感不是情感,而是穿越人生的一个准则,它的基础是良知。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和健康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多姿多彩的实践生活正是青少年成长的
必备营养”,通过”历练、感知、体验“→”感悟、求真、践行“→”创作、竞争、突破“为主题的磨练,使学生加强责任意识,使责任感成为生活学习的动力。
2要有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为人立言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十二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要求作了明确的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加强纪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所以作为必须合乎道德规范,不做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做损坏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有害的事情,不做低劣的不讲文明的丑事,不做既害人又害己的事情,不做有害自身健康、有害自身形象的事情。
3要有自信的锐气,自信是奋发向上的动力
自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也属健康向上的心态范畴。一个人如果自
己不相信自己,那么他永远是个弱者,就没有自立、自主自强的勇气和能力。不过,要将自信和骄傲区分开来,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信任,自认为“我能“的一种自我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而骄傲则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沾沾自喜、不求上进的消极心理现象。我们要有自信之心,不要有骄傲之心。
4要有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上的万事万物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每个市民都要去适应它的变化,不然就要落后于时代,成为无用之人,成为社会淘汰的人。如在教育上,招生制度改变之后,大中专招生实行并轨后,由原来国家供读,国家统分变成自费制,职业也自由选择,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就使少数人不能适应,反映在学校中出现“读书无用“的思想,社会家庭中出现供书无望的思想,削弱了供子女读书的积极性,殊不知这”不读“、不供”的做法,使孩子失去了在社会上竞争的机会。又如,目前计算机办公的普及,就使一些原来有工作经验责任心很强的工作者,一下子不适应,这就要求这一部分人很快学习,跟上不断变化的形势,不然就要被社会淘汰,落在时代后面成为无用的人。
5要有交往能力,交往是走进集体生活的桥梁
正常、正当的人际交往,是如今社会上一项不可忽视的能力。人与人的交往,是形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纷繁复杂,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健康心态的人,与人交往应该是得体、大方、坦诚、平等;尊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和善友好;不欺人、不辱人、不骗人;不打骂人,不坑害人;不包庇坏人,不受人利诱惑;不怕人恐吓,不拉帮结伙、不认敌为友。
6要有正常的出事心态,正常的心态是树立自身形象的保证
自我控制能力,要开怀大度,想得开,不消极悲观,不怨天尤人;不要暴躁暴怒,甚至咬牙切齿,动手大人。碰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要善于冷静思考,多想办法,多同学、同伴、老师和家长商量,以求得到帮助,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甚至是过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那样,会招来更大的麻烦。碰到受人利诱时,要辨明是非,识别真假,分清善恶,婉言拒诱,不要轻易听信,受骗上当,更不要明知是错事还将哥们儿义气,到头来自己吃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