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教育与家长素质提高浅析
作者:陈 威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1期
作者:陈 威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1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作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感到责任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协调的终身发展,为提高教育的效果,希望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因为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课题。只有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努力,才能提升教育合力,学生才能不断地全面可持续发展。
我校地处兰州市黄河以北,属城乡结合地区,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不稳定,单亲甚至无亲家庭的学生占一定比例。如2007届初中1班家庭情况调查:全班总人数52人,家长有稳定工作者7人,16人做生意,27人打工,7人赋闲。这些特殊的情况使得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无心也无力投入,作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也成了一片空白。这届学生自2004年入校后,通过和家长的接触,我观察到家长与老师见面能主动打招呼者16人,其他家长面对老师或不知所措或漠然视之。我曾去27位学生家家访,到学生家后,家长能主动让座者14人,能端茶递水热情待客者6人。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我去王某家家访,家长较为冷漠,和他们谈起学生的情况,结果
是我在“唱独角戏”,而家长已经完全把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电视剧中。正因为如此,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偏差、误解,不仅造成孩子毫无礼貌意识、行为,而且家庭教育对学生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合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如何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配合、促进作用,并形成教育合力呢?这就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必须着手于转变家长的观念,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家长的观念对于班主任而言就应该把家长的目光引导到孩子的成长中,引导到学校教育中,唤起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并与学校教育有效配合,为孩子的成长尽责。根据我们面对的特殊的家长体,可以把礼貌教育作为一个突破点。
“礼”,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尚书皋陶谟》:“天叙有典,敕我五典无敦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后在《老子》、《论语》中被广泛使用。在秦汉后,主要含义有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后来,“最有素质的骂人语言礼”只有“礼貌、礼仪”之意。在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讲文明、讲礼貌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把这一传统美德融入到教育工作中,以礼育人、以礼待人,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也可作为提高家长素质的突破点。
以礼育人
即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通过他们行为举止的变化,引起家长注意,唤起家长对教育的关注。
1. 把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作为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多数学生没有礼貌意识,而说脏话、骂人等不良现象处处可见,时时可闻,甚至面对老师有些学生也出言不逊。对此,我在管理中把礼貌教育作为常规工作来做。以“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提倡、鼓励学生说普通话,营造一种文雅的语言环境。通过日常教育和主题班会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讲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并要求学生养成一些基本礼貌行为:给老师要双手递送物品,事毕鞠躬行礼;遇见老师要主动让行问好;离校回家要和老师打招呼等,逐步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意识,让他们认识讲文明、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行为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而且能养成基本的素质,促进个人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强化礼貌意识,抓住学生可塑造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内心修养。只有内外兼修,敬起于心,恭
形于外,才能使学生成长为中华礼仪之邦的希望。
随着学生礼貌意识的形成,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把“礼貌美德”传递给同学、家人,传递给社会,让家长了解、关注十中人的精神面貌。
2. 把礼貌用语带入家庭,把礼貌行为融入家庭,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学生可塑性强、善变性快,为巩固礼貌教育效果,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因此,我在教育中要求学生在家更要做到讲礼貌,要他们把礼貌用语带入家庭,把礼貌行为融入家庭。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有了变化:每天上学离家、放学到家能和父母打招呼了;与父母发生冲突后,会道歉了;家中来客人能问好了……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效果,我又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特别是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我们的家长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生活辛苦。部分家长属于弱势体生活艰辛,工作波折。当他们回家后,孩子能为他们洗洗脚,即便只端来洗脚水,那场面可想而知。“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礼貌教育的内延。孩子的变化,不仅营造了家庭温馨的氛围,而且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教育效果,自然会引起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感激和关注。
以礼待人
即对家长而言,通过和家长的接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表率和教育的出发点,逐步提升家长的素质。
家长最怕老师请。有家长告诉我:小学时老师请家长,头就疼,老师会批评他。所以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平和心态,以礼相待。
我请家长会和家长平等相处:或坐着交流,若无多余的椅子,一定会起身和家长站着沟通。从未出现过有位家长所说的现象:老师把我当成学生来批评,好像有错的是我。和家长交流之后,必定送出办公室。在平等的礼待之下,家长受到了“感染”。有人说:孩子上你们中学,我真成了家长。在融洽的氛围中,家长得到了尊重,这又是来自老师。与家长和谐相处时,我不失时机向家长传递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了解家庭教育的作用、目的以及如何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以此逐步提升家长的素质。
礼貌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对优良品德的形成都意义重大,是人生修养的重要资源。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此宝贵财富来引导、激励学生向上、向善的进取心;与家长平等和谐相处,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加强家庭教育,调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孩子身心协调的终身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