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电”“窝电”的重要原因:
“缺电”“窝电”的重要原因:电⽹和电源不匹配
为什么限电限产国家电监会输电监管部副主任陈涛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由于电⼒外送通道不⾜,去年西北、东北电⽹合计富余电⼒超过2000万千⽡。电⽹结构、电源布局和负荷分布不够匹配是造成窝电、缺电并存的重要原因。 2011年,全国电⼒供应总体偏紧,21个省级电⽹相继出现电⼒缺⼝,全国最⼤电⼒缺⼝约1300万千⽡。与此同时,部分区域窝电严重,除区域电⽹外,⼀些省级电⽹内部也存在缺电、窝电并存的现象。陈涛介绍说,⽬前我国电⽹建设偏重于⾼压输电⽹,中低压电⽹投资建设规模相对偏低。尤其是许多农村供电设施出现满载、超载现象。“⼗⼀五”期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同⽐增加75.7%和136%,但110千伏及35千伏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仅增加了23.8%和67.2%。据了解,到2011年底,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8.033万公⾥,220千伏及以上公⽤变设备容量219922万千伏安,电⽹规模居世界第⼀位。全国电⽹跨区跨省输电能⼒由“⼗五”末的6773万千⽡上升为“⼗⼀五”末的16159万千⽡,增长了139%,跨区跨省电⼒资源优化配置能⼒⼤幅度增强。同时,我国可再⽣能源发展迅速,可再⽣能源容量占⽐已经超过四分之⼀,成为世界第⼀风电⼤国。陈涛说,我国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临着并⽹运⾏受阻严重以及消纳送出能⼒不⾜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弃风"现象加剧。2011年,我国风电场年平均利⽤⼩时数1920⼩时,⽐2010年的2173⼩时降低253⼩时。“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时数1907⼩时,同⽐降低266⼩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时,弃风率约16%,其中⽢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陈涛同时表⽰,我国电⼒建设存在电源和电⽹建设不平衡、⾼压输电⽹和低压配电⽹建设
不平衡的问题,不少地区配电⽹基础薄弱,存在有电“送不出、落不下、⽤不上”情况。城乡电⽹供电能⼒相对不⾜问题突显,亟待进⼀步加⼤电⽹投资和建设⼒度。在谈到未来如何加⼤电⽹建设时,陈涛说,要提⾼电⼒规划的科学性,增强电⽹规划与电源规划的协调性。科学安排输电⽅向,促进跨区电能以及可再⽣能源消纳,实现更⼤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在引导西北等地区能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结合,尽⼒实现电⼒的就地消纳和平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西北、东北向华北、华中、华东,华北、华中向华东的跨区输电能⼒建设;加快推进福建、⼴东两省的电⽹互联,提⾼华东、南⽅电⽹的安全可靠性和事故应急⽔平,促进跨区跨省电⼒余缺调剂;加强送受端电⽹的配置建设,使电⼒“送得出去,受得进来”,避免跨区输电能⼒的闲置、浪费。(记者黄晓芳王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