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点练2 逆温现象
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程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
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
1.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B 根据雾疆天气的形成条件: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程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可知,乙地近地面的大气存在逆
温层,故近地面大气层结稳定,且位于山谷内,地形封闭,风力弱,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故直选选B。甲地、丙地、丁地大气层结不稳定,故排除,选B。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下图示意
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大气保温作用弱 B.下层东北风较上层温度低
C.雨雪天气复杂多变 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3.图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大气层是()
A.甲 B.乙C.丙 D.丁
2.B 近地面大气吹东北风,气温在0℃以下,高空大气为西南风,气温在0℃以上,形成大气逆温层,结合图示天气为雨雪天气判断,图示地点是冷锋过境,故而大气逆温层形成
的主要原因是西南风(暖气团)爬升到东北风(冷气团)之上所致。B正确;图示逆温现象
的形成与大气保温作用弱、雨雪天气复杂多变、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无关,ACD错误。故
选B。
3.A 结合上题分析,甲大气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而易形成雾霾天气,A正确;乙、丙、丁层大气温度随高
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旺盛,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不易出现雾霾现象,BCD错误。故
选A。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
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主要成因是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
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近地面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
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该现象出现时,下列各图当中,与绿洲上空气温变化情况相符的是()
A. B.
C. D.
5.该现象的存在,会使绿洲地区()
A.热量交换变缓 B.空气对流增强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4.D 由材料可知中,绿洲上空出现逆温现象,也即海拔越高,气温越高,BC近地面没有
出现逆温,BC错误;逆温层出现的高度有限,A出现两个逆温层,不符合题意,A错误,
D符合逆温分布的特征,D 正确,故选D。
5.A 逆温的出现,使上下层大气难以形成对流,热量交换少,A正确,B错误;近地面气温低,蒸发弱,C错误;由于垂直方向难以形成对流,使水平方向的气流难以形成气压差异,地面风速小,D错误。故选A。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
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时—17时 B.18时—次日8时
C.17时—次日9时 D.11时—16时200
7.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
6.B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由此可知,在18时—次日8时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等于0,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B正确;其他时段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正值,出现对流运动,ACD错误。故选B。
7.C 结合上题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的曲线以下区域出现逆温,读图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出现在6时前后,约为400米。故选C。
下图示意3-4月份我国云南省某地森林内气温(单位:°C)的时空分布平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周期内,该地林冠层以下大气最稳定的时段是()
A.6:00-8:00 B.10:00-12:00
C.14:00-16:00 D.22:00-0:00
9.林地近地面气温日变化小的最根本原因是()
A.林内水汽多B.森林枝叶多C.土壤温度高D.林内光照少
8.C 读图可知,14:00—16:00该地林冠层以下近地面的温度明显低于林冠层的温度,形成了逆温,阻碍了林内大气的对流运动,因此该时段林冠层以下大气最稳定。故选C。9.B 注意题目强调近地面。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云南省,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枝叶多,白天遮挡的太阳辐射多,使林内近地面气温较低;夜晚热量散失慢,林内近地面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B。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于75°S附近)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10.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 km
B.8.5 km
C.12.5 km
D.22.5 km
10. B 读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普遍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b 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1月地面以上至约8.5 km处,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
下图为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单位:℃)等温线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影响图示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三级寒潮预警是第几级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表形态
12.图示地区常见的小尺度环流是( )
A.锋面气旋 B.山谷风 C.湖陆风 D.暖性高压
13.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出现大气逆温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D 图示该区域中部气温高、北部和南部气温低,且中部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判断可能是中部地势较低且向南方向有谷地,据此可判断主导因素是地表形态;故D正确。
12.B 根据气温与地形的关系,以及等温线分布状况,可判断该地区北部、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与山谷,山地与谷地之间常见的小尺度环流是山谷风。
13.C 图中③地为高温中心,可能是山地中的谷地,夜晚山风沿山坡而下,使冷空气在山谷堆积,暖空气被抬升,从而在山谷中形成逆温层。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据此完成14~15题。14.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日照变长 B.对流旺盛 C.逆温增强 D.锋面过程
15.我国环渤海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时段内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 )
A.稳定少动低压和较大风速B.不稳定高压和较大风速
C.稳定少动高压和较弱风速D.不稳定低压和较弱风速
1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弱冷空气在下,暖湿气团在上,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作用弱,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成雾。C正确。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A错。对流旺盛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秋冬季节环渤海区域多出现冷锋,但冷锋常带来大风天气,不利于雾的形成,D错。故选C。
15.C 雾的形成条件有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气温低、大气较稳定、有凝结核。所以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冷空气入侵,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较为稳定,且加之风速较弱,易形成大雾,C正确,A、B、D错。故选C。
(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题。
16.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