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糯[nuò]米掺和[huo]獠[liáo]牙妩[fǔ]媚
....
B、间[jiàn]断模[mú]样娴[xián]熟吞噬[sì]
....
C、招徕[lái]奇葩[pā]蜜饯[qián]深邃[suì]
....
D、豁[huò]达粘[nián]合夯[hāng]筑贮[zhù]仓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0大开多久A、肃然起敬别无所求零七八碎悠哉游哉
B、美不胜收行善积德灯火通霄家道兴旺
C、喜气洋洋祟山峻岭和睦相处秩序井然
D、随心所欲朴实敦厚赞叹不已迎风引吭
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象更新半夜三更
B、形态各异异口同声
....
C、店铺开张张冠李戴
D、味双美形匆匆
....
4、下列带点的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博物馆里的鸟类标本大到鸵鸟,小到蜂鸟,不一而足,令人大开眼界。
B、每当我看漫画书,读到幽默的俏皮话时,我时常会哄堂大笑。
C、周六,我把作业完成了,剩下的时间我就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遨游了。
D、台风过后,这棵大树仍安然无恙地矗立在广场中央,令人啧啧称奇。
5、下面诗句跟传统节日有关,如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1)(3)(4)(2)
B、(2)(4)(3)(1)
C、(4)(3)(1)(2)
D、(3)(2)(1)(4)
6、下列句子中说明方法的辨析或句子改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改为陈
述句)没有人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B、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列数字、举例子)
C、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改为双重否定句)和田维吾尔
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不得不令人惊叹。
D、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作比较)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
B、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C、腊八粥里的食材有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D、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准备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
8、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B、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C、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D、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或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句是………()
A、《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他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B、《藏戏》课文以时间为序,先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着详细写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及“面具”的特点、作用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下去。
C、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的民居》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D、“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是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觉得是甜的。
10、某地艺术中心贴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那下联是……()
A、东风彩笔绘三春
B、文昌艺苑谱千篇
C、香随梅蕊送春来
D、福到门庭喜气迎
二、判断题。(5分)
1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藏戏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12、京剧被誉为“国粹”,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傣家竹楼被誉为“世
界民居奇葩”。…………………………………………………()1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都是民间俗语。
…………………………………………………………………()14、“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
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
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5、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如:藏族的,哈尼族的火把节,
不同的地方也有独具特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豫剧,浙江的越剧…()
三、看拼音写词语与按课文内容填空或提示填空。(15分)
16、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字写工整。
suàn bàn biān pào fěi cuìzábàn cǎi pái ()()()()()
17、从《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从_______________开始的,一直延续到______________结束。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做到了有详有略,我知道这样
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___________,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___________。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___________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是牛角的,有的……我还知道北京人过春节的另外两个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腊八这天,北京人家家都熬腊八粥。文中写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我知道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
20、要过年了,广场上很热闹,听说这里有精彩的演出,人们就像一窝蜂似地拥过来。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形容这一景象;妹妹多才多艺,唱歌、跳舞样
样行,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形容她;火把节上,人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形容这个热闹、喜庆的场面。(以上都填四字词语)21、古人常以民风民俗来作诗作词,如:王安石的《元日》,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
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很惬意!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写出了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迎接新春。又如《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这首绝句描状桂花的,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到现在,
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与此意思相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宋代的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宋代的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宋代的姜白石在《诗曰》中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对家人说:“今年我们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贴了上联,意思是“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当时没加标点。结果儿子去读时,意思完全不一样,让全家十分惊讶。他是怎么读的?请在合适位置加上标点符号: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五、课内阅读。(7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3、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分)
24、划线的句子,作者写了北京人在除夕时的哪些活动?概括地讲是从哪3个角
度写人们过除夕的情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从“万不得已”“必定”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守岁”有两重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课外阅读。(13分)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小
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
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2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别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