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园,低碳生活作文 (菁选(优秀4篇)
绿家园,低碳生活作文 (菁选(优秀4篇)
低碳环保主题征文 篇一
    低碳生活,别样美丽
    疫情再起。有人说疫情和这两年全球频频出现的极端气候,大火高温风灾水灾地震冰川融化等等都在警示一个要点: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实低碳生活并不麻烦也不遥远,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诺奖获得者帕乔里博士的话说:“不吃肉、骑脚踏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制全球暖化。”不仅如此,简单健康的低碳生活还可以让人的身心状态调整至最佳,体验一种别样美丽。
    不吃肉很多人觉得做不到,那就尽量少吃,反正肉吃多了与健康指标南辕北辙。我自己基本吃素十余年的秘诀很简单:量化小目标。比如一个月固定哪些天不吃肉,完成了用其他方式犒劳自己。再比如跟亲友聚餐时,事先严正声明我只吃青菜蘑菇豆腐,大家也乐得成全我。
    回想当初因为生重病吃昂贵药,但必须素食配合的我何其艰辛难捱。在小区里散步,闻到一楼邻居家的红烧带鱼香味,垂涎欲滴停留好一会儿才肯离开。我开玩笑说年轻时热爱五花肉、
哈尔滨红肠小肚和熏肉火腿,把吃肉指标给提前用完了!曾经有将近四年尝试过不吃鱼肉蛋奶的全素饮食,无他,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否做到。原来都是可以的!十多年的基本素食坚持下来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既贯彻了低碳生活的最重要目标(肉食是增加碳排放的重点大户),每次体检指标也好看的,自我感觉不错,精力充沛,更年期都静悄悄和平度过了。身心变得宁静喜悦,对今后的退休生活充满欢欣期待。
    我理解的绿生活,也就是低碳生活,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物质层面。比如绿出行,喜欢走路,愿意用脚触碰和丈量我喜爱的土地,在很多城市骑过共享单车,享受公共汽车里鲜活的民生特;出门自带餐具和洗漱用品很多年,环保、安全,没觉得麻烦;平时基本看纸质书,不看电视少看手机,刚结束的今夏东北避暑行一个月没开过电视;少用塑料袋,随身带朋友亲手缝制的美丽布袋;随手关灯已经成了习惯,不管是谁的灯没人用还要开着我就是感觉不爽。少消费也不难,很多东西不是买不起,关键是能控制自己不去消费,把这笔钱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这才算自律的本事。曾跟朋友打赌约定一年为期不买新衣服,慢慢形成习惯了,真的很多年没买过新衣服。素食、运动和早睡早起带来的自然瘦身效果,确保以前的衣服都能穿,还有从妹和女儿那里讨来她们淘汰的衣裳,款式面料都很好。一个人旅行时穿着拍照发朋友圈,大家都欢喜得很呢。感谢身边热爱环保生活的朋友们教会我低碳绿,
跟好朋友韩学会用手帕直到现在,从邹邹的分享了解到很多有机食品,闺蜜明顺强令我湿纸巾必须和人分用,后遗症是从不敢单独用一整张湿纸巾,会有严重的犯罪感。所以说一切好习惯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坚持低碳生活可以带来身心健康和美丽,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收获,我懂得了简单更快乐。人到中年必须扔掉过往的负累,把一路精神包袱清零,神清气爽再出发。下一步目标是继续扔扔扔,从简化物品开始,最高理想是只拥有两位数私人物品。人生如寄,过不持有的低碳生活,才有可能把一个完好的地球家园留给子孙后代。
    绿低碳生活作文 篇二
    最近,全球各地极端气候已成常态:
    冰岛火山喷发;巴基斯坦持续暴雨;在青藏高原,雪线上升;在西南地区降水增加,但干旱频繁发生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无数灾难再次向世人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前提。那么请从自己做起,从敬畏自然做起,从低碳生活、低碳家庭做起。
    所以现在我们最流行的口头禅就是“低碳”。低碳是指在生活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听见厨房有“滴嗒,滴嗒”的声,我急忙跑过去看,原来是水龙头关不紧漏水了。我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该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我赶紧把老爸叫过来并让老爸把水壶拿了出来。我着急地说:“让水都流到这壶里,等满了再放在火炉上加热,这样就可以喝了。\\”老爸点了点头,说:“真聪明,我都没想到。”
    还有一次,我和老爸去超市,爸爸对我说:“咱们开车去吧,要不那么多东西怎么拿回来?”我急忙说:“不许开车,骑自行车去!难道您不知道为什么气候变暖?为什么雪山融化得更快了?为什么动物灭绝的也多了!就是人们不把低碳放在眼里,不重视低碳生活,即使别人不低碳,我们也必须做到低碳,所以我们还是不开车去超市,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吧!”老爸皱着眉头说:“那哪成,那么多东西拿回来呀?”“难道您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气候变暖?为什么雪山融化得更快了?为什么动物灭绝的也多了!”“好,好,好,为了低碳骑车去。”在去超市的路上,我对爸爸说:“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低碳,还要宣传低碳!曾经有人算过,如果每家都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就可以省下三峡大坝一年的发电总量呢。”
    其实,要想低碳还有许多小窍门,让我来告诉你吧:
    把喝剩下的茶叶晒干,做成一个茶枕头,既舒服又可以改变睡眠质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50亿度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在为“低碳”做贡献。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保卫我们的家园,共同来扬起低碳生活之帆吧!
    2023绿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 篇三
    一。生活环境日渐恶化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这个变化中也有一些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比如:河水变得浑浊,自来水味道恶臭,天空变成了灰,夜晚抬头仰望天空,却看不到一颗星星,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得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与
日俱增,垃圾随处可见,城市里除了人类和宠物几乎再也看不到其他的动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想想6500多万年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不就是因为地球的生存环境突然变得极度恶劣么?再想想我们人类如果再这样“破坏性”的发展下去,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恶略。
    二。加大力度治理环境,初见“蓝天”
    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地理地貌特殊、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兰州深受大气污染困扰,一度成为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虽然持续实施了“蓝天计划”等治理大气污染工程,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显。
    庆幸的是,2023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随后的十几年来,我们国家在大力的改善环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也是在这样的国家政策之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做大做强,做美兰州,提出打一场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战攻坚战。在省市联动的强力推动下,兰州市闯出一条科学化、目标化、工程化、法治化、创新化的治污之路,摘掉了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黑
帽子”,打造了人人共享的“兰州蓝”,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也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同时取得环境大幅改善、众直接受益、发展明显提速、作风不断转变等方面的综合效应。也正是因此在2023年兰州市荣获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中国低碳联盟、美国环保协会和中国低碳减排专项委会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本次大会,兰州市作为全国唯一的非低碳试点城市应邀参会,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设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以及向世界发出绿发展的“兰州声音”,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三。垃圾分类,造福人类
    记得有一次看电视节目说杭州市唯一的垃圾掩埋场设计的是可以使用24年,但短短12年就已经满分作文网被填满了。而且是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根本无法再利用,只能埋在地下,并且这些垃圾中有很多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自然降解,甚至还有些是永远无法降解的,更可怕的是这些垃圾中还有许多有毒有害的垃圾,这样的混合垃圾埋在地下,会对当地的水土,环境等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而仅
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23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1。16亿吨,是1979年的4倍。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占地60公顷,日处理量为2023吨的阿苏卫填埋场仅能处理北京六分之一的垃圾,且在第11个年头就会被填满。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对待垃圾目前最好的办法的就是垃圾分类,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我们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低碳环保小窍门    最近这段时间上海的垃圾分类成了“头条”,人们在调侃的同时,也真正感觉到了我们国家
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中,兰州也在其中,虽然一开始有点儿不适应,但这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不但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同时还能让我们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加美好,为整个地球的环境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