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主流文化语境下的类型剧
作者:杨抒睿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期
作者:杨抒睿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期
摘 要:“谍战剧”近年来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可谓是风生水起,从《潜伏》、《暗算》、《黎明之前》到最近火爆银屏的《悬崖》、《誓言今生》,几年来谍战剧的持续井喷效应让我们不得不对此类型剧产生兴趣,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研究其产生、发展、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及发展走向。
关键词:谍战剧 主流文化语境 类型剧 社会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J6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160-02
谍战,顾名思义就是间谍战,古已有之,谍战剧是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一类影视剧,其中有卧底、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暴力刑讯等元素,目前荧幕上火热播放或上映的谍战片继承了建国后一系列的反特片传统,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看点。由此来看谍战剧也不是
什么太新鲜的剧目,为何在这几年它形成了一股潮流,引发了一个个收视高潮,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谍战剧的历史梳理
统观我国谍战剧的发展历程,谍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我国有着广泛地众基础,迄今为止,相关的影视浪潮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浪潮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其代表作品有:《神秘的旅伴》(1955 年)《国庆十点钟》(1956年)《前哨》(1959 年)《冰山上的来客》(1960年)《秘密图纸》(1965年)《羊城暗哨》(1958年)等。这个阶段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党政权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国内新生政权还极不稳定,因此在文化领域,就出现了大量以反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此阶段文艺作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节内容程式化,故事主要以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为主要线索,以我党的胜利为最终结局;人物塑造脸谱化,我方英雄皆是相貌堂堂智勇双全,而敌方特务则是相貌猥琐,反派一目了然;视觉呈现夸张化,每逢坏人出场时总有特殊音效和光线处理,形成阴森恐怖的气氛,从而丑化反面角,以反衬正面人物。
谍战剧的第二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开始走
向平稳,电影事业也开始重新步入正轨。而整个70年代,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确立和开始,所以“反特”也多发生在敏感的沿海地区。其代表作品有:《南海长城》(1975年) 《黑三角》(1977年)《暗礁》(1979年)《雾都茫茫》(1980年)等。
此阶段文艺作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电影比较程式化,故事一般发生在沿海某城市,事件一般发生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夜;多以受害者惊恐扭曲的面孔和惊声尖叫烘托恐怖气氛;特务或是窃取机密情报,或是制造破坏事件;作为正义一方的代表大多是英勇机智的公安人员,而特务的形象也转向道貌岸然,隐藏极深,最后的“显形”一定会让受蒙蔽的民众大吃一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命运的转折点,经济上的稳定巩固了政治的稳定,也带来了影视业的发展。此期间,在电视剧市场中,渐渐出现了反特的电视连续剧。武侠剧、琼瑶剧、戏说剧、历史剧、涉案剧等此起彼伏大放异彩,而“特情”“谍战”剧始终没能形成“潮流”。这段时期也有一些代表作品:《敌营十八年》1981年,《密探》1987年,《无敌追踪》1996年,《和平卫士》2000年,《谍影》2001年等。
从2002年开始,谍战剧进入其发展的第三次浪潮。2002年广电总局叫停涉案剧,但是
受众最喜欢看节奏紧凑的故事片,于是谍战剧到了一个突破口,凭借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填补了涉案剧的空白。从此谍战剧发展壮大,渐渐走入黄金期,成为电视荧幕上最主要的类型剧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誓言无声》、《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及近期播出的《悬崖》、《誓言今生》等等。
二、“新谍战剧”再次发力的社会因素
普雷汉诺夫在《论艺术》一书中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他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从当前的社会语境来看,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关于信仰的迷失俨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谍战剧由于其题材的独特性,再加之其丰富的故事性及强烈的时代感,非常符合当今受众的审美需求,而其对主流意识形态所采取的新型表达方式,也契合了当今多元文化语境及大众的审美情趣,当然,谍战剧的火爆也是受众市场的必然选择。
1、主流价值观的选择
谍战剧的剧情背景一般都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或是20世纪五
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段历史时期为主,以当时隐秘战线的对敌斗争为主要叙事核心,通过剧中人物情感、工作、信仰的纠葛,召唤革命历史时期那种强大的革命激情和坚定的革命信仰,反复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如今国力强盛,我们需要加强信仰教育,比起涉案剧和一般的情感剧,谍战剧更具有这种高度,它使今天处于“娱乐至死”包围下的人们可借此来激发对无名英雄崇高人格的敬仰,可以帮助人们宣泄当下信仰缺失的焦虑情绪,依靠“忠诚”和“信仰”重塑人们内在的价值体系,关照现实,社会需要这样的剧。
作为文化产品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创造一个“拟态环境”,淡化或转移现实的社会矛盾,通过造就一种仿真的“拟态环境”,满足观众的各种心理欲求。比如对智慧与力量的崇拜,对冒险的渴望,对革命岁月的向往等等。社会需要主流价值的引导,需要崇高精神,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我们在观照伟大的东西时,或者感到恐怖,或者感到惊奇,或者对自己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尊严产生自豪,或者由于我们自身的渺小,衰弱而丧魂落魄。”在观众的体验中,谍战剧成功地演绎了革命英雄,讴歌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对崇高的树立,能够去除遮蔽,引领着大众的心灵。
2、题材优势
有人说“谍战剧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从时代背景上来说,谍战剧多集中于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或解放初期,那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不需要强调忠于真实,其妙处就在于游离于真假虚实之间。从故事元素上来说,谍战剧可以轻易地将爱情、亲情、友情、职场等多重元素纳入其中,剥开历史的外衣、谍战的背景,依然是情节剧的套路。而目前从我国的谍战剧市场来看,主创者也在不断研究新型的描写视角,以谍战加情感为主要叙事模式,在传统谍战故事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人物关系,创造出全新的戏剧冲突和情感体验。
3、媒体的选择
现今的媒体最怕的就是自己被落下,“不管好的坏的,抓到就是对的”甚至成为一些媒体的行动法则。“谍战剧”、“特情剧”这样的“归类名词”一出,立即使得各相似剧目自动靠拢,也为专家学者记者文化人至少圈出了一个范围,形成了一个团体,进而才更容易进行研究。新浪出了“谍战剧专栏”;中央台一天2集首播,江苏台、四川台虽然属二轮播出,但可以一天连播10集,北京台还曾为此推出了“谍战英会”栏目!媒体的“好看的反特电视剧不要落下我”心理使得一时间言必称“谍战”,这种相互炒作既炒热了自己,也炒热了剧目,更炒热了市场,所有人都得益,谁肯拒绝呢?
所以,谍战剧的火爆不是一个单一线性发展,而是一个网状的相互影响,核心当然还是其形式、题材、主题符合当下文化语境的宣传需要。
三、新谍战剧的现状与前景
从2002年至今,十年时间过去了,谍战剧依然成为各大电视台电视剧排片表的上选,《借》、《悬崖》等成为包括北京、浙江、东方等众多卫视的重点推介大戏,有人说这是谍战剧的“回归”。无可否认,盛势之下泡沫必存。《潜伏》、《黎明之前》等谍战剧成功的先例让跟风不可避免,《借》、《潜伏》的制片人张宏震说:“毕竟谍战剧比较有收视保证,大家从保险角度出发可能会偏重一些。”不过他也反问,“一种类型的剧多了,就意味着不可以再拍吗?只要有创新,故事有独特性,人物接地气,好看的剧为什么不可以再拍?”《借》的导演姜伟也认可这一观点:“不论是《潜伏》还是《借》,拍它都是因为本子好,觉得可以拍出一些之前没有过的东西。以后我也不会限制自己不拍谍战或只拍谍战,说到底都是看剧本好坏。”
与之创作者相比,电视台对谍战剧的这股跟风潮也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公司做戏前都要和电视台沟通,看他们对什么样的题材感兴趣,购片导向会对创作方产生一定影响。”张宏震说。浙江卫视副总监麻宝洲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要的戏我们肯定在创作阶段就会和片方沟通。”而电视台看重的,主要是导演、制作班底和演员的号召力,由于各台间存在激烈的购买竞争,所以有些大牌导演或演员的戏,不等开机就会签下合同。
对于谍战剧的再一次扎堆,最直接的作用力还是表现在观众的声音里,喜欢的与厌恶的泾渭分明。“最喜欢看谍战片,一定要支持。”“全是谍战剧,看都看烦了。”“我们90后要看的是偶像剧、穿越剧,不是谍战剧。”不论观众们态度如何,遥控器总是捏在自己手中,《潜伏》刚刚火起来时,盲目跟风的谍战剧一度被专家学者批得狗血淋头。而这次,面对又一波“谍战热”,学者们却表现了极大的理解和宽容。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分析,其中原因不乏现在的谍战剧已经慢慢发展为“一种扩大的类型概念”:“谍战剧为什么火?是因为涉案剧不准黄金时间播了。但观众对于涉案、侦探的剧情又有很大的需要,所以就都转移到谍战身上。”他认为谍战剧类型所包含的细分种类也越来越多,“主打快节奏战的传统谍战剧、凸显情感戏的人情谍战剧、打智力牌的智力谍战剧等等,谍战剧一种类型里
面其实有很多风格,各有各的路径。”
我们说一种产品没有批量生产类型化时,一定是市场风险还未被消解,类型是一种模式和规范,当模式和规范蔚为流行时,要获取市场青睐,就必须思考如何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较为稳妥的创新模式就是“打组合拳”,组合经过市场检验的类型元素。纵观近年来成功的谍战剧都是在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元素,以最近比较火爆的两部谍战剧为例,电视剧《悬崖》自首轮在东方卫视、天津卫视、黑龙江卫视播出后,取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与以往谍战剧类型不同,;该剧不以情节制胜,而是从人物、人性出发,注重细节的真实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剧中一次次的生死考验、艰难抉择,不乏情节的紧张和叙事的智慧,但是创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些技术层面,依靠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观众,而是深入人物思想逻辑和内心世界中,用信仰和忠诚支撑着主人公的行动和抉择,;这就突破了一般谍战剧的类型束缚。再说另一部戏《誓言今生》,虽然以谍战情节开篇,但却别出心裁地从一个家庭中的两个不同阵营的男人间的博弈切入,糅合了家庭、虐恋、揭秘等诸多揪心元素。与《暗算》、《潜伏》、《黎明之前》等剧比拼智谋、推理、战斗等情节感较强的元素不同,该剧利用生活、心理、人物、命运等元素,开创了“文谍战”的时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