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功夫熊猫2》的原型解读
电影《功夫熊猫2》的原型解读
作者:曹锐
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04
        [摘要] 原型理论运用在影视批评方面犹如一架X光机,将有血有肉的故事瞬间剥离只剩一副骨架,而这对副骨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电影,而不只是单纯的被表象欺骗。说到底,《功夫熊猫》还是离不开源自古希腊的神话,这是一部披着中国符号的彻头彻尾充满神话原型和白人世界观的好莱坞电影。
        [关键词] 《功夫熊猫》 人物 主题 叙事 题材 原型
        类似地心引力的电影引言
        “2011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是2008年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续集。全球票房将近6亿7千万美元[1]如此丰硕的票房,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学界针对《功夫熊猫》的成功,提出我国动画事业对自身文化发扬的必要性,中国要成为大国,要能够输出自己的价值观[2]同时,研究者也提出《功夫熊猫》的成功与中国文化并无多少关系,是
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彭程认为《功夫熊猫2》的成功,证明了跨文化交往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跨文化视野的实际功效提出了质疑[3]华静认为这其实和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关系。笔者研究发现,梦工厂虽然将以前片头的小孩在月亮上换成了乌龟,并且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纸风格,随着月亮边上云彩的散去,逐渐进入了故事的序幕部分。但是此后符号的所指与能指,可谓与中国人所认为的大相径庭。宫城的建筑是西方都市的布局,坏人的制造工厂是有传送带的现代西方流水线工业;塔——成了可以住人的西方类似摩天大楼的建筑;太极符号的重复出现也是好莱坞指示符号的重复出现;舞龙追逐类似西方的汽车追逐。所以笔者不再对中国文化解读层面再做过多的探讨,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原型,阐释好莱坞电影中人物的媒介形象和中西方对身份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一、人物原型
        弗莱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关于依据其中人物属于不同等次来划分,划分出了五种文学模式:神、传奇中的典型人物、人间的首领、我们中间的一人、讽刺类型的主人公[4]。恰好阿波的形象是这几种类型的混合体,好莱坞创造出的人物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正午》中的片面形象,十全十美,一眼看上去就是主角的主角。在《功夫熊猫》中阿波出类拔萃,
敢于坐着火箭看比武,他想追求梦想但又迫于老爹的压力。他贪吃慵懒又差于普通人,这就为本片为什么能创作出人见人爱的阿波到了理论依据。当然这样的人物饱满又有些俗套,《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敢于入侵别人的电脑,但又是一个普通小职员,他后来的行为又完全摆脱了地心引力成为神一样的人物。这种混合模式人物在今天的好莱坞人物塑造上已经屡试不爽,比如《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哈利波特》中的哈利,他们都拥有这五种模式中的几种或全部。弗莱认为这五种模式是循环的,但是纵观那些好莱坞电影中的人物,或多或少依照故事随机抽取使用和全部混合使用了这五个模式,帮助创造一个更加完整且充满美国式的英雄人物,所以我们不好判断《黑客帝国》是神话故事还是英雄故事,类型片的界线变得模糊。但是这些研究普遍缺乏一个系统的梳理。电影创作的灵魂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剧本,所以在分析电影原型时,也可以说是分析电影的文学剧本中的原型。
        1.母亲原型
        在《功夫熊猫2》中,熊猫妈妈在家园被沈王爷烧毁的情况下,声东击西地为阿波引开了追杀,最后虽然骨肉分离,可母性滋养呵护的天性一刻也没有从她身上消失过。使我们更加认同阿波对母亲的思念,这一原动力也帮助塑造了阿波这样一位有情有义的大熊猫。
        2.神谕的原型
        神谕原型在电影中的具体体现是羊仙姑。她德高望重明辨是非,是智慧的化身。八卦图形在片中的运用,与其说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使用,不如说是远古的图腾象征内心的平静,这与《狮子王》中,老狒狒拉飞奇的图腾象征生命传承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3.魔怪原型
        与宗教中的地狱对应,这是一个噩梦、劫难、奴役、痛苦、迷惘的世界,神谕的形象和魔怪的形象是未经移位的神话,呈现为两相对立的完全用隐喻表现同一性的世界。片中沈王爷就是扮演着这一原型,他是《功夫熊猫2》的最大反派。小时候他体弱多病,病怏怏的让父母都绝望。沈王爷便立下誓言,从此不再让人瞧不起自己,自此凭借坚定的毅力以及旁门左道般的聪明,终于建造出了一件最具毁灭性的武器,想要毁灭功夫并实现其霸主地位。
        二、主题原型
        在影片中,对循环主题原型的再现,沈王爷毁于自己一手制造的大炮手里,大炮既可能帮他也可以毁灭他。太极一词从字面上来解释,即根本、终极之意。它意味着把握事物的
总纲和完全之体系,而非局促于某一点某一处。它示意练习者要随时保有初学者的心态与开放的思想,初学者的心,无偏见,不狭隘,它将通往无穷无尽的未知境界。这也正好应正了阿波的成长,不计较自己的出身,而是逐渐成熟向前看。
        三、叙事原型
        以上两方面论述了影片是如何印证符合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众多意象,接下来就他提出文学叙事的四个范畴和他划分的四种体裁予以思考。依据自然界循环的象征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四种叙事结构:传奇、悲剧、喜剧及讽刺。四种叙事分别代表着主要的神话运动方向:喜剧对应春天,述说英雄的诞生或复活;传奇对应夏天,叙述英雄的成长和胜利;悲剧对应秋天,讲述英雄的失败或死亡;讽刺对应冬天,叙说英雄死后的世界。每一叙述结构中的三个相位与另一相邻的叙事结构互相对应,故四种叙事结构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圆形的循环模式。这整个构成了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体系[5]虽然有人认为这种严格的对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牵强性。同时认为弗莱也没有指出是什么因素在促使原型在文学发展中演变,这种循环的运动的体系缺乏对文学发展的功力的解释[6]但在《功夫熊猫》中,这四个阶段也都混合使用,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和高潮以及结尾,作为对反对者的回应,笔者认为人物的目标构成了这种循环运动的体系。
        四、题材原型
        弗莱在传统的古希腊划分的戏剧、史诗和抒情诗三种体裁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的四种体裁:口述史诗:作者直接面对听众讲话,包括一切以诗体或散文体构成的文学作品;虚构作品:指印刷成书的体裁,即一种通过书本诉诸读者的体裁。戏剧:对声音和形象的外在模仿,与祭仪有紧密的联系。抒情诗:对声音和形象的内在模仿,与梦境、幻觉关联。有趣的是,好莱坞在今天的电影中依然采用了柔和策略,使故事的可看性大为增强。《功夫熊猫》一开始就是口述一段故事背景,有点口述史诗的感觉,而片中贯穿多处的梦境与幻觉,仿佛是抒情诗的涟漪[7]。当然最为重要的故事以戏剧的方式呈现。
        五、结语
        原型理论运用在影视批评方面犹如一架X光机,将有血有肉的故事瞬间剥离只剩一副骨架,而这对副骨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电影,而不只是单纯的被表象欺骗。但是笔者认为弗莱的这些理论在今天被祛魅了,可以说没有哪部成功的电影只是循规蹈矩的使用其中一种范畴或一种体裁,文学创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勇于混合使用,让今后的创作中让作品更鲜活或者杂揉出新的思路。说到底该片还是离不开源自古
希腊的神话,这是一部披着中国符号的彻头彻尾充满神话原型和白人世界观的好莱坞电影,与一些研究者[8]所谓中国文化的强大毫无关系,正如有些研究者所说,只因为中国的市场比较大罢了。
        参考文献
        [ ] http//baike.baidu/view/1904325.htm
        [2] 张晓:《背后的文化与市场价值》,《艺术与市场》,2011年第9期,第32-34页。
        [3] 彭程:《从看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演变的现实意义》,《电影评介》2012年第3期,第46-48页。
        [4] 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5-12页。
        [5]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年。
        [6] 赵丽莉:《弗莱及其研究》,兰州大学,2008年,第12期,第44页。
        [7]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年。
        [8] 吴丰军:《看美国功夫熊猫,谈国产动画差距》,《玩具产业》,24-26页。
        作者简介
        曹锐,198793日出生,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电视传媒创意与策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