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名言以及解释100句
关于孔子的名言以及解释100句
1.孔子名言的解释
孔子名言及解释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
2.孔子的名言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厌倦
3、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与名誉,对我来讲如同天际的浮云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天气越冷,就越能体会到松柏顽强的精神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意遭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7、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小问题上不忍耐一下,就要坏了大事
8、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9、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做事获得高效率,必须先使工具锋利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到远方来的老朋友,不是一种很高兴的事吗
3.孔子的名言的解释
不是很愉快吗? 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孔子作为老师也非常实在,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过如果他与任意两个人一同走路;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一个学生是不能评价自己的老师的。
在古代, 学习而经常实践,这句话表明了谦虚上进者的一种求学态度,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他自己人学生把自己评价了一番。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那么他必定可以从某一个人那儿学到他不知道的学问。
学生不评价他。
4.孔子名言的解释
下面画黑的为你缺少或写错的字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孔子语录十则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子曰:“学。.,不亦悦乎?有。..,不亦乐乎?人。..,不亦君子乎?”(论语 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原来学过的东西,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朋友从远方来看自己,自己当然高兴了,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不理解,也不要不高兴,才是君子的风范。“
3.学。罔,思。殆。(论语 学而)译文: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5.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答: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答: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