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影评
黄奕主演的电影 ——浅评翠巧形象
1984年上映的电影《黄土地》,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摄影,获1985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陕北女子翠巧在八路军文艺战士顾青的帮助下自我救赎也难逃悲惨命运的故事。昏黄的画面,一望无垠的土地,嘶吼的怒风还有唱不尽的信天游,白头巾、黑棉褂、小米糠菜,宛如一幅中国传统“写意画”。这部电影充满了导演对于中国人文历史和传统观念对人的精神制约的探索。
“认命”思想束缚下的不认命。对联在《黄土地》中时常出现,主人公翠巧倚着门框看结婚的场景时,红纸黑字赫然写着“三从四德”,当翠巧结婚时,门上的喜联却是这样写着:自古婚姻由天定,而今贵福在命中。“认命”“遵守庄稼人的规矩”“甘做土地的奴隶”成为像翠巧爹一样千千万万个农民的信条。包办婚姻对翠巧的残害是显而易见的,它刺激了翠巧萌生连夜过河投奔公家人的想法,不料却溺死在了奔流的黄河之中。
自我救赎,追随光明。翠巧是一个普通的陕北农家女子,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她亲眼见证了包
办婚姻下女人的悲哀,同时她也经历着包办婚姻。在这部电影中有两次一模一样的娶亲画面,其实就是在强调陕北女子悲惨命运的重复,弯弯曲曲的小路,暗示了这女子曲折的人生命运。翠巧在《黄土地》中的服装造型,一直以红为主,其实这里的红,暗示了翠巧骨子里的一种热烈和韧劲,这也为后来她在顾青的帮助下,决定自我救赎做了铺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翠巧后来决定过黄河去投奔八路军的时候,她把辫子剪了,足以见证她的决心。除却翠巧,她的弟弟憨憨,也完成了自我救赎,憨憨在片尾求雨的画面中,逆着人奔向顾青的时候,那个场景足够震撼,他即将淹没在千万“木鱼”般的人中,可他的红肚兜像极了希望的火苗。救赎之路本身就是充满了阻碍,为此翠巧付出了生命,憨憨淹没在麻木的人之中奋力挣扎。
透过像翠巧这样充满悲剧彩的人物,陈凯歌展开了批判和反思。在《黄土地》中除却对包办婚姻的批判,还见证了包办婚姻对女人们的迫害,同时父权社会带来的压迫一样值得反思。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在翠巧的家庭中,翠巧爹是一个绝对的父权主义者,在这个家里他有绝对的权力。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除了讽刺了生活在陕北高原上的千万农民的愚昧无知,也见证了翠巧为完成自我救赎溺死在黄河之中的悲剧。黄的土地每个人都逃离不了,黄河水哺育了他们同样也能溺死他们。导演借助一个悲剧批判了中国传统思想对人的禁
锢和压迫,同时也在反思中国传统对人的精神制约和影响。
翠巧这一人物不仅是男权社会压迫下的“牺牲品”,她也是年青一代追求光明与希望的殉道者的代表。她让人感到希望被唤起的欣喜以及引起人们对希望破灭的深思。导演对于黄土地上人物的塑造,不仅是一曲无可奈何的宿命式的、荡气回肠的哀歌,更是一种简单而残酷的生存哲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