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春节习俗之⼀,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岁。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民间故事-“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的由来
除⼣之夜,每个孩⼦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叫压胜钱,并不在市⾯上流通,⽽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个叫“祟”的⼩妖,⿊⾝⽩⼿,他每年年三⼗夜⾥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孩的脑门。⼩孩被摸过后就会发⾼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了。⼈们怕祟来伤害孩⼦,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户姓管的⼈家,夫妻⽼年得⼦,⼗分珍爱。在年三⼗晚上,为防⽌“祟”来侵扰⼀直逗孩⼦玩,⼩孩⽤红纸包了⼋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睡下以后,包着的⼋枚铜钱就放在枕边。
半夜⾥,⼀阵阴风吹过,⿊矮的⼩⼈正要⽤他的⽩⼿摸孩⼦的头,突然孩⼦枕边迸出⼀道⾦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家纷纷效仿,在⼤年夜⽤红纸包上钱给孩⼦,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压岁钱给多少
因⽽⼈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相同,⽇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
压岁钱在民俗⽂化中寓意辟邪驱⿁,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们认为⼩孩容易受⿁祟的侵害,所以⽤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种就是晚辈给⽼⼈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长寿。也有地⽅是⾃⼰过⽣⽇时给晚辈或⼩孩⼦发的红包。
压惊
另有⼀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种凶兽叫“年”,隔365⽇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畜、庄稼。⼩孩⼦害怕,⼤⼈则以燃炮⽵驱赶“年”,⽤⾷品安慰⼩孩,即为“压惊”。年久⽇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物,⾄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南下,因被坏⼈背⾛,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避邪
中国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当恶⿁妖魔或“年”去伤害孩⼦时,孩⼦可以⽤这些钱贿赂它们⽽化凶为吉。
⾄于“压岁钱”的作⽤,就连《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也给“证明”。书的第⼆⼗六卷中说到杨贵妃⽣⼦时,就谓“⽞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银钱”。这⾥说的“洗⼉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道避邪去魔的护⾝符。
从史料看,从汉代到清末,长辈在过年期间给晚辈包压岁钱的主要⽬的跟唐⽞宗“喜赐洗⼉钱”⼀样,就是避邪去魔。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兄”⼴受欢迎,跟其“天圆地⽅”的造型很有关系,⽽天圆地⽅则是从《易经》⾥“太极⽣两仪,两仪⽣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彩和“神奇”⼒量。如此看来,⽼百姓⽤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