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自我追寻之路——以拉康镜像理论解读电影《岁月的童话》
110
厉彦汝:破茧成蝶的自我追寻之路
破茧成蝶的自我追寻之路
——以拉康镜像理论解读电影《岁月的童话》
厉彦汝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作者简介:厉彦汝,山东日照,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专业。
【摘 要】《岁月的童话》是高畑勋导演的一部日本动画电影,这是一部关于释放和寻自我的电影。影片以平行时空的叙事方式,细腻地讲述了童年往事给妙子带来的成长与重生,镜像理论为电影研究开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认同。本文将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妙子成人过程中自我认同的寻与新生,了解人的身份认同和建构所带来的深刻哲思。
【关键词】镜像理论;自我认同;他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7-0110-01
一、拉康的镜像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拉康提出并创建了镜像理论学说。拉康所说的镜像阶段的活动是一种识别作用,即当主体与外界接触时,人们所认识到的形象总是客体的一个变形,是人们想象中的形象①。拉康的镜像理论将主体从幼儿到成人的发展划分为需要、需求和欲望三个部分,对应人的发展阶段为现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三个领域。当人处于婴儿生命之初阶段,连接母体与婴儿的纽带,即胎盘刚刚脱离母体,外界的一切被强加给婴儿。此时婴儿的脑海里没有对于外部世界的整体认知,无法区别自我与他人,通过他人对世界的描述开始对世界有初步的不完整的认识;随着主体渐渐认识到更多的不连贯性事物时,便进入想象界,将自己与镜像中呈现的虚幻形象作为自我认识的参照,对真正自我的认同有了缺陷和丧失;当主体对身体的控制力在不断增强,镜像中的“他者”与“自我”的对抗性出现,主体产生区别意识,开始培养自我认知,对镜像已经产生了认同。
二、镜像中虚幻的自我呈现
镜像阶段可以说是拉康的镜像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在这个阶段婴儿能够在镜子中辨认出自己身体的影像。当婴儿看到镜子里的影像完全服役于现实中自己所做出的动作表情时,认为自己具有可以完全控制镜像的力量,把自己现实的身体与镜子中的自我等同,但事实是镜中呈现的自己只是虚幻的自我,这个
虚幻自我即拉康所说的“他者”能够满足婴儿想要得到他人和外界承认的欲望。因此,镜像中“他者”的存在让婴儿对“自我”产生了错误的认同,并开始形成了自我意识。
影片中,最初的妙子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理,她发现三番五次的任性换来的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惩罚和批评,而当她乖巧和善良时得到的却是友好与满足。于是,镜像中呈现出善良乖巧的“他者”形象使她产生了自我认同,在爸爸面前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就会获得认可和满足,在学校里与同学友好就会得到想要的友情。这个时期的妙子依赖镜像中乖巧的形象,认为自己具备自控的能力,并享受和满足当下自我意识的状态,完全将自己的行动托付给意识来进行支配。
三、镜像中与“他者”斗争的自我
拉康认为,处在镜像阶段的婴儿视镜中的“他者”等同于自己。当婴儿迷恋于完美幻想的自我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触碰镜中的“自我”,结果是婴儿并未到镜中的“自我”的存在,婴儿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意识的准确性。因此,婴儿错误认同的镜中“他者”与真实自我之间形成攻击性。
学校里的妙子遵守纪律,在同学老师眼里算是一个好学生形象。但当她拿着得了25分的数学成绩单回家时,背地里听到的却是和妈妈对自己智商的质疑和否定。同
学眼里的妙子和述说的自己形成强烈的对比,虚幻和现实的差异让妙子感到失落困惑。而影片真正
的“斗争”产生于阿部的出场。阿部的邋遢形象使同学们不愿意接近他,当阿部转学时与全班同学握手告别时,却唯独没有与作为同桌的自己握手的行为激发妙子的真实自我与镜像自我间的攻击性。两者之间的认同差距导致了妙子内心的异化,使妙子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挫败感。阿部的拒绝使妙子开始发现真实自我与镜像中的自我的错误认同,她开始不情愿地质疑镜中的“他者”自我形象与现实自我行为的差距,并且不断同镜像中“他者”与真实自我作斗争。在斗争中到真正的自我认同。
四、成长中探寻真实的自我
拉康指出,当主体已能够分辨自我与他者的区别,确认镜像中的真实自我时,便是成功到了真实自我。
影片中妙子踏上火车走入乡间去寻一直困扰自己问题的答案,在那里她认识了放弃工作想要造福家乡的敏雄,体验了田园的生活安逸快乐;在她即将返程前,儿时的阿部又出现在妙子的回忆里,妙子将一切告诉了敏涛,表示自己对阿部的愧疚,而敏雄对妙子的解答是因为阿部对她的喜欢才故意用此方法引起她注意的,这种解读使妙子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影片的结尾,妙子寻到真实的自我之后,决定放弃大城市忙碌的生活,选择待在安逸舒适的田园乡下生活。这一次,她遵循内心选择,不再做口是心非的乖乖女,而是认清自我去选择真实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五、结语
妙子的自我探寻之路,通过自我确认、想象性的自我确认和象征性的自我确认来完成妙子成长的真正自我认同。最终,本着对自我强烈的认同感和确认感寻到了人生的释然和成长的真谛。
注释:
①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602.
反叛的鲁鲁修之天瞳参考文献:
[1]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2]李 常 叶.从 拉康 的 镜 像 理 论 解 读 电 影 《三 傻 大 闹 宝 莱 坞 》[J].东南传播,2012,(12):158.
[3]万文婷.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的《狗十三》[J].艺术评鉴,2019(03):137-138.
[4]杜华琴.寻真实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雨中曲》中的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124-1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