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德 担大任”(附审题立意+行文思路+范文
盐城市2021届高三语文市三模作文写作指导:“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原题再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三学生毕业前夕,学校邀请了三位校友回母校作报告,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给学弟学妹们激励与指导。校友们的报告中都谈到了自己大学的校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些校训分别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山东大学)。
报告会后,校刊开辟了“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专栏,向同学们征稿。这三则校训中,你最喜欢哪一则?请结合专栏主题,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读懂材料,审题就是明确写作任务。
第一部分是背景材料。
高三毕业前夕,校友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进行励志教育。这就明确了写作主体是即将跨入高校的高三毕业生。三位校友报告中共同的话题是各自的大学校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情境任务及要求。
1.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校训写一篇专栏文章,向校刊投稿,体现自身的思考与选择。这一方面提示考生,读者对象主要是本校同学,作文用以和同学们交流听报告后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写作的文体要求,要以议论分析为文章主体。
2.核心话题:
核心话题是“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话题中含三个关键词,“学校训”是写作前提,因此作文中必须要有对校训的认识,“明大德”与“担大任”则提示考生学习校训的角度,文章必须论及对自身人格品德塑造、责任担当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用“五大要素审题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作者(高三学子)
2、读者(全校师生)
3、话题(你最喜欢哪一则校训并思考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目的(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
5、体式(专栏文章)
结合审题,紧扣材料,明确立意。
本次作文围绕“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的论题,体现了新高考作文命题“立德树人”“文以载道”的指导思想,启发学生在即将步入高校前认真思考“为人”“为学”等方面的问题。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般理解为:君子要象天宇一样刚强劲健,运行不息,追求不止,即使遭遇坎坷,也不屈不挠;君子也应象大地一样胸襟广阔,有高尚的品德追求,能包容万物。前句侧重表现为精神意志,后句侧重强调品德涵养。“自强不息”,应当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见义勇为,一往无前;不因险境所挡,不因艰难而阻,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并且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坚忍强毅,奋力拼搏;持之以恒,永不止步,努力进取,永无止境。“厚德载物”就是人的素质和境界要有风骨与志气、有风度与雅量、有风韵与气概,具有这种天下为公、宽厚为怀、大爱无疆的品德。
参考立意:
1.“自强不息”令我们树“大志”,有责任心;“厚德载物”让我们有“大气”,含包容心。
2.“自强不息”是要去“求真”,“厚德载物”是要去“求善”,只有求真、求善了方能达到“求美”。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中的“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饮水思源”碑是交通大学标志性建筑。“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意在教育一代代学子不忘根本,不忘初心,心怀感恩,学有所成,为学校添彩,为国家争光。
参考立意:
1.由“小我”及“大我”,“饮水思源”是“小我”层面的道德诠释,“爱国荣校”在“大我”意义上提升了人格境界。
2.饮水思源,懂得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是大德;回馈社会,报效祖国,是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大任。
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讲“为学”,不仅是指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对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气有浩然”出自《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讲“为人”,是以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参考立意:
1.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2.治学要“永无止境”,做人要有“浩然正气”,如此才能明大德、担大任。
【行文思路】
审题立意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可采用“追问法”进行构思:这三则校训中,你最喜欢哪一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内涵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我们成长的影响是什么?如何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就是行文思路的呈现过程,注意分论点要立得准、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评分注意】
1、应鼓励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鼓励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立足现实、联系生活的结结实实的论说。
2、考生应扣合“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并结合题中材料行文,如此,方可视为符合题意。
3、每则校训皆有两句,最好能将两者有效统一,彼此割裂则降档赋分。只谈及校训中的一部分的,比如谈学习清华校训,只谈及“自强不息”而不谈及“厚德载物”,或只谈及“厚德载物”而不谈及“自强不息”的,在正常赋分的基础上降一档赋分,最高不超过42分。
4、不能清楚表达对“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的思考感受,不超过35分。
5、未提到题目给出的校训的,不超过30分。
6、全文完全脱离材料及主题,最高不超过23分。
【佳作展示】
【“六步九段”作文速构法——行文路径设计】
第一步:“引”——引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照抄材料,而要用文学性语句转述概述材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全文第二步:“析”——简单分析材料(可以阐释材料中关键词的内涵)
第三步:“提”——明确中心观点
(第1节——第3节,控制在150个字左右)
第四步:“议”——可以“摆事实”(历史与现实、正例与反例、本国与外国);可以“讲道理”(假设论证、排比论证、引用论证);分论点要有层次感
(第4节——第6节)
第五步:“深”——联系当下,围绕身份角,“列现象、挖根源、论危害、提办法”,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第7节——第8节)
第六步:“结”——强化观点、发出号召
(第9节)
【总体原则:段段清、节节联、段首主旨化、段落精短化、结构模式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