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拔高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拔高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告诉我们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书斋楹联是传统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我们可以探讨出学者的心情或喜好。请根据对联相关的知识,按要求答题。
(1)任务一:下面是南宋诗人陆游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
 
请你将内容用正楷字抄写在横线上。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能够适合张贴书房的对联。
博览  世间  广交  名人雅士  妙画奇书  天下
上联:             
下联: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内容和对联相符。
名著名称
对联
人物
儒林外史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朝花夕拾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a.万雪斋  b.范爱农  c.寿镜吾  d.杨执中
(4)任务四:请从以上两副对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写一写你的理解或感悟。
二、综合性学习
2.假如你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的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3)“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情景。其实,“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百草乐园,鸟语花香添童趣。
下联:         
三、诗歌鉴赏
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1)”“(2)”的边城夜,如此运笔,是为了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4.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让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请你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写一写。
5.本诗中的“雪”是来修饰“沙”的,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雪或者含“雪”字的诗句,你读过的两句是“(1)”“(2)”。(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四、课内阅读
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习之
(2)与朋友交而不
(3)不
(4)人不其忧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9.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它对你的启发
五、对比阅读
10.阅读古文,完成下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乙】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注释】①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②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
(1)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惟 我 与 尔 有 是 夫!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人不其忧
②必有我师
③舍之则
④好而成者也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用之则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行(《诫子书》)
B.久,目似瞑,意暇甚(《狼》)
C.得一人使(《穿井得一人》)
D.因往晓(《杞人忧天》)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子行三军,则谁与?
(5)请结合【甲】【乙】两文中孔子的话语,分析颜回的性格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节选自《狗·猫·鼠》)
11.作者认为动物与人相比有哪些特点?
1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