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2X年 重点考点複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X年修订版)重点考点複习资料
绪论:2、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4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髮展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4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徵。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络、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络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3、什幺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有什幺重要的理论意义?30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是由客观世界发展而来的。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7、什幺是矛盾及其两个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幺?45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係的哲学範畴。对立和统一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第二章5、为什幺说认识具有反覆性和无限性?70-71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迴圈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
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覆性和无限性。从形式上看,认识运动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覆迴圈;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迴圈,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迴圈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方**意义。
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与众路线,是内在统一的。
9、为什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準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77-79
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準,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
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準的主要根据。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準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準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準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三章2、什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係?二者的矛盾运动是什幺?99-103
生产力和生产关係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係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係的相互关係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係,而生产关係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係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过程。这种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络,就是生产关係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係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从过程上看,它表现为生产关係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係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係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迴圈往复、不断髮展,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阶阶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係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3、什幺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什幺?104-107
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状况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在社会佔统治地位的生产关係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上层建筑在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10、为什幺说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6-132
人民众是一个历史範畴。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即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5、什幺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什幺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2-115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係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章8、为什幺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49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幺?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51-15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