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马克思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3.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P20)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其二,存在和思维没有同一性,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如何理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P23)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②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③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势。(P23)
①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②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8.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P28-29)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a.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联系的特点(P30-31)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层含义: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0.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P32)
①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②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③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11.如何理解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P33)
①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事物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②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③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1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37)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37-38)
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P38-39)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②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0-41)
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1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①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
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7.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P43-44)
①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③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范畴和原理,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18.辩证思维方法。(P46-47)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②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③和归纳与演绎相比,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
④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⑤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想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
⑥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同逻辑与意思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有内在关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在线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19.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P49-50)
①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0.实践的基本特征。(P57-58)
①第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第二,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③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P61-63)
①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突出的特点。(P65)
①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应论考察律师的发展过程。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P68-69)
①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4.真理的客观性。(P74-76)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②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③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④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25.真理的相对性(P77)
①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②一是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因而,认识有待扩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