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刊】杨英我的语文老师
【教师节专刊】杨英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
作者简介
杨英,笔名梦里花落知多少。年少的梦一直闪烁着,爱花爱文字,涂鸦只为心中不灭的追求,记录也为了一份真实的回忆。偶尔在江山文学网上发表一些文字,曾有《扶桑花开》发表在岳阳日报上。
同学的风靡,常让我忆起学生时代,常忆起那些一起走过青春岁月的同学。当我的指尖划过,一些文字应运而生,我发现我所有的语言都存活在回忆里,那些鲜活的记忆足以让我回到从前,回到校园,可是一时竟发觉少了点什么,过几天该是教师节了,恍然间我像是明白了什么。是呀,我成长的步履中怎会少了老师的提携呢?
与文字结缘,应该也源于语文吧。写作文好像是在小学三年级,教我们语文的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张健康老师,那时的他二十出头,年轻儒雅,一个嫩小子似的。但是他一开口,就会露出两颗假门牙。记得有位同学曾写过这么一篇作文,好像说的也是他这两颗假门牙的事,张老师还笑过他:难道你的语文老师给你的印象除了假门牙就没有别的了?写作文不能这样描述,要突出人物特点,就要到他的精华,文字才会有吸引力,他坚持要我们每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张老师还兼我们的班主任,别看他平日里和蔼可亲,可是只要我们犯了错误,他会立马变脸,毫不留情的批评我们,我们爱他敬他却也怕他。记得那时他住在洞氮,没有公交车直达麻纺厂,每天他骑着他那辆笨重的老式单车,往返几个小时,只为了能赶上我们的早自习,监督我们早读。那个时候的我们正是调皮没有自律的年龄,每天早上到了学校就知道吵吵闹闹,逗逗打打,老师来了才会安静下来。记得五年级时,我们的教室房是木条板隔成的,中间有一些小缝隙,张老师有时候就会在门板缝里观察谁在打闹,谁在说话,谁在
认真读书,然后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张老师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中午放学了也不记得按时吃饭。印象最深的是他一手咬着馒头,一手批改作业,他严重的胃病应该就是那时落下的。他不偏袒任一学生也不忘时时鼓励我们,毕业这么多年,我们这帮学生一直没有忘记他,他也最记得我们。我们是他第一届学生,而且连任了三年,我们与他的感情最深,对他的印象也最好,尽管当时某些同学背后还恨过怨过他,多年后却是感触万分。
初中了,我们升入了厂子弟学校初中部,经常还能在同一学校遇见张老师,我们会有礼貌的亲热叫上一句“张老师好!” 初中的语文老师叫袁三华,她的父亲曾和我的父亲同在一个单位,并住在同一栋房子,也算是邻居了。父亲为了能让母亲有一份正式工作,不惜从邮电局调到麻纺厂,解决了一大家的吃喝拉撒。谁曾料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若干年后,麻纺厂日渐衰落,我们都成了下岗职工,也埋怨过父母当初的决定,这当然是后话了。对文字的爱好也是起萌于同校高年级师兄的一篇中考作文《及时雨》,当时好像印成了小册子,分发给各个班级。那本泛着油墨纸香的小册子一直在儿时的记忆中闪烁。也许,它是我最初文字梦的发源地。我开始爱上了作文,爱上了写诗,爱上了用文字记录我的点滴。然后我也学着装订成册,让袁老师帮我修正指点。袁老师鼓励我,给了我许多精神上的支持。偶尔翻阅
给语文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初中的文字,那个待我如的袁老师就会跳上记忆的栅门,那些稚嫩的文字唤醒了我许多的梦。
高中也换过无数的语文老师,那个满口之乎者也戴着厚厚眼镜的童老师,那个摇头晃脑只顾低头声情并茂朗诵的赵老师,那个一口华容腔却偏爱说普通话的黄老师,还有……留在记忆深处却是居然不记得姓什么的高二语文老师,大概他四十出头吧,对古文学造诣很深。一堂课下来,从不打开讲义夹,字字珠玑,满口的唐诗古词,而且幽默风趣。他给我们讲诗词怎样出神入化,讲笔锋一转如何构思,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讲大起大落,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一直记得他讲“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璠桃献至亲”的典故。对他我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琼瑶小说《窗外》流行,我也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位语文老师,每天盼着他来上课,盼着他在我的作文上多多批阅几行字。能让他每堂作文课读我的范文是我最大的荣幸,我的作文也在那时突飞猛进,还一度帮班上的女同学写过作文,只为换取她的手工钱包。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我青春时期作文最大的弱点,那时的我多愁善感,好友曾戏谑我有着林妹妹的心态。他也曾让我参加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比赛,并大力推荐。可惜的是没有等到结局时,他上调到了教育局,比赛一事由此搁浅。尽管如此,我却结交了文科班的另一同学,那篇作文转载在他们班刊七帆上。也算是
圆了我的一个梦,让文字变为了铅字。
如今的我仍跋涉在这条路上,并且乐此不彼。在发达的网络上我重新遇见了当年写《及时雨》的师兄,读他的文字,读我们彼此熟悉的麻纺厂,读他的父母老师同学,我竟感到如此亲切。今年春季,我在老年大学文学班旁听,认识了蒋老师,他是岳阳有名的本土作家,上他的课,读他的文字,我感觉蒋老师文字功底厚重,语言幽默风趣,妙笔写故事,课堂上精彩不断,让我受益匪浅,甚觉三生有幸能聆听蒋老师讲课。
文字是开在心头的花,任何时候它都能温暖我,都能到回忆,到共鸣。也许,我们的人生路上最该感谢的还是教我们识字,教我们认知世界,并教我们成长成熟的领路人,我们的语文老师吧!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