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范仲淹传》专练
                          《宋史--范仲淹传》专练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避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岁大螳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侧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潮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抗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寺之粟,募民兴科,近岁遂著为令。仲淹内刚外和,性至
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坋、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摘编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B.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C.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D.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正,是古代文臣渴望获得的谥号,范仲淹被赐以“文正”的谥号,说明他在慈惠爱民、内外宾服等方面获得了朝廷的认可。
B. 义庄,首创自范仲淹,他购买义田,设义宅,开义学,以济养族。后发展成一种民间慈善组织,救济对象也不限于本族。
C. 立生祠,古代的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以表感戴和钦敬之意,其对象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 《梦溪笔谈》,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项是(  )
A. 范仲淹笃志勤学。他年少就有理想志气,读书期间,昼夜不息,冬日疲惫时以冷水浇脸,有时靠喝粥度日,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
B. 范仲淹敢于出新。面对杭州饥荒,他除了开仓赈济,还纵民竟渡、与民宴游、役民兴造,这些举措不仅使灾民受惠,还赢得官吏赞誉。
C. 范仲淹心忧天下。江淮发生灾荒,他说服皇帝后,到灾区开仓济民,禁止民间过度祭祀,上书减免赋税,并陈述救治朝弊的十件大事。
D. 范仲淹博爱乐善。他生活节俭,却设义庄以供养族人;即使是出自里巷之人,他都能喊出名字。得到他的死讯,四方百姓都为之叹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2)岁饥发司农寺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答案】
1.B   
2.C   
3.B   
4. ①他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四方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要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处之。②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写入法令。
【解析】
1题详解】
2021年冬至具体时间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动词等,其次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在文言文中,“者”常指“……的人”,在句中做主语;“仰食于公私者”指仰仗官府、私家生存的
人们,后句“日无虑数万人”意思是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二者语意衔接紧密,句子结构完整,故从“者”字后边断开,由此排除CD。“晏然”意思是安宁、,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译为:那些从事贸易、饮食、技艺、体力的人,他们仰仗官府、私家生存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项,“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因为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这些举措不仅使灾民受惠,还赢得官吏赞誉”错误。原文说,“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这句话表明掌管监察的官员否定了范仲淹的做法,与“赢得官吏赞誉”不符。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得分点:推,推出、拿出;奉,通“俸”,俸禄;食,资助、供养;晏如,安宁、安然。
译为:他曾经把自己俸禄让出来,供养四方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要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处之。
②得分点:发,开仓赈济;募,募集;著,著入、写入。
译为: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写入法令。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接他的母亲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范仲淹通晓《六经》,精通《易》学,求学的人大多向他求教,他手捧经典答疑解难,不知疲倦。他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四方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要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处之。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天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这年发生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派遣官员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他就问皇上说:“宫廷里的人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上显出哀伤的样子,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百姓滥行祭祀,奏请免除庐州、舒州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逐条陈述救治政弊的十事。宋朝皇佑二年,吴中一带闹大饥荒,路上到处是饿死的尸体,当时范仲淹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
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告诉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管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鼓励百姓划船竞赛没有节制,公私兴造土木,伤耗民力。范仲淹于是分条陈述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及兴造土木,都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来施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那些从事贸易、饮食、技艺、体力的人,他们仰仗官府、私家生存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在故乡设置义庄,来赡养族人。博爱乐于善行,士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方听说到的人,都为他感到叹息。范仲淹,治政崇尚忠实宽厚,所到之处有恩德,坋、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斋戒三天才离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