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
山东地区专用(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湖南高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高考辽宁选考) 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
A. 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 质疑了祭祀功用
C. 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 否定了君权神授
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期,晋国太祝认为中行氏在纷争中失败,是中行寅不修德义,引发一国民众怨恨所致,其观点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A项正确;质疑祭祀功用的是中行寅而非太祝,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血缘宗法伦理关系,排除C项;太祝的观点并未否定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2.B【解析】材料“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体现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老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百姓无事”“帝何德于我哉”反映了百姓生活较少受到干预,反映了“无为”的思想,B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以德治国,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项;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法治,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高考湖南卷)据下表可知( )
时间 | 事件 |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 废除九品中正制 |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 始置进士科 |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 恢复九品中正制 |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3.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隋文帝到唐太宗,以门第为主要考查标准的九品中正制最终被废除,而以才学为主要考查标准的科举制已经兴起,这反映了国家选官制度的调整趋势。同时,依靠九品中正制把握政治统治权的世家大族也随之没落,A项符合。B选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弊端,且隋唐时期科举制发挥的主体影响是积极的,排除。C项不符合隋唐的历史大趋势,排除。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2022年高考广东卷)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手,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4.C【解析】根据材料“儒失其手,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李觏、张载认为佛道传播严重威胁到了儒学的主流地位,使儒学所强调的道德教化难以在社会推广,所以主张复兴儒学,以便应对佛道危机,C项正确;儒法并用体现的是汉代的治国理念,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考据学兴起于明清时期,伴随着顾炎武所强调的“实学”思潮而兴起,排除B项;“与‘吾儒’水火不容”说明张载认为佛道思想与儒学存在尖锐对立,难以相互融合,排除D项。
5.(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5.D【解析】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促使生活方面的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好名喜夸”之风,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为儒家伦理道德,在明清时期仍占主导地位,没有被颠覆;主体也不一致,营建营建园林亭台的是“千金之产”之人,并非特指“士大夫”。B项不符合逻辑,材料中“俗气扑人”的“好名喜夸”之风,说明这种社会风气形成已久,并非“初现”,世俗化审美趣味早在宋代勾栏瓦肆及风俗画中就已有。C项不符合史实。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是在近代;加之封建政府长期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没有被打破,更没有解体,且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与士农工商结构解题没有必然逻辑关系。材料中仅体现江南地区家中“凡有千金之产”者的生活和审美趣味,却没有指出这些人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没有指出其社会结构属性。
6. (2022年高考海南卷)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蔡元培
6.C【解析】根据材料“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汪精卫、蒋介
石等人叛离革命,而提拔他们的孙中山并未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且孙中山为广东人,故居也又在广东的,C项正确;林则徐与汪精卫等人并无交集,排除A项;康有为与汪精卫等人并无交集,排除B项;蔡元培并未提拔这些人,不存在识人不清,排除D项。故选C项。
7. (2022年高考浙江选考卷)下图为原存于江西赣州某村的标语,中有“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等字样。据此判断,这一标语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B【解析】根据材料“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及所学知识可得,土地革命时期具体指1927年8月—1937年,土地革命又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B项正确;国民革命
时期指的大概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不符合题意时间,排除A项;全面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解放战争是从1946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 (2022年高考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 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8.D【解析】材料数据表明1952年-1960年,我国的科研经费大量增加,科技人员也不断增多,结合时间可知,此时我国已经完成的“一五计划”,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D项正确;科研经费的增加和苏联的援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海外科研人员归国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年高考江苏卷) 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 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 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 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9.A【解析】根据材料“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可知,1996年浦东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央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策,对外开放使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A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排除C项;上海浦东新区不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年高考北京卷) 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
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 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 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 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10.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下院形成的过程,其主要构成成员是城市市民和骑士,而且议会下院逐渐独立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这说明当时的城市市民和国王实现了联合,C项正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1年高考江苏卷) 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映出,在当时英国
A. 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 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
C. 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 D. 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
11.B【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末,牛顿构建经典力学体系,阐明宏观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科学、理性的思想推动了学术创作理念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一些学者的学术创作追求通用的道德原则,而不是道德更为评判一切的标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创作追求举世皆通的道德原则,而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项;1859年达尔文著成《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进化学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