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故防范与解决策略浅析
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故防范与解决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18-11-30T18:21:44.9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温新华[导读] 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节省地上空间,由于不会和其它交通设施出现交集的情况,所以能够节省通勤时间。
江苏省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省常州市  213022 摘要: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节省地上空间,由于不会和其它交通设施出现交集的情况,所以能够节省通勤时间。正因如此,使得地铁项目不断增多。然而,因地铁的运营环境比较特殊,加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难度,各种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基于此点,文章将针对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故防范与解决策略分析探讨,旨在减
少地铁运营的突发事故,保障人们出行安全。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突发事故;措施
引言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在受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在正常运行时出现中断或者影响时,则将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此时,即需要能够做好突发事故防范机制的健全完善,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存在对地铁运行以及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概述
地铁凭借其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高效快速、旅客换乘便捷、运载能力大、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迅速地成为世界各国的宠儿。截至1863年,英国已修建了427公里的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1号线首段的开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地铁时代。虽然地铁的出现为城市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地铁运营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大多处在密闭的空间中,出入口少且人流量大,导致人流疏散困难,并且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种类繁多,涉及到机、电、运、车等多个领域,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不仅会对系统的机电设备造成破坏,而且还会使人员伤亡惨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以来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2003年2月28日,韩国大邱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事故,这次事件是由一名精神病人在列车上放火,导致人员伤亡高达280人,其中133人当场死亡,1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60亿韩元;2014年5月20日,莫斯科发生列车脱轨事件,导致23人死亡,169人受伤;1969年11月11日,北京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是由于车辆主隔离开关保护性能差,供电系统没有双边关联维护,导致两节车厢烧毁,3人死亡,300余人中毒;1996年1月19日,正处于下半高峰期,北京首钢高压电线突然故障,导致供电系统的电源出现问题,致使京西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146分钟,无人员伤亡;2011年1月10日,广州发生由人为引起的火灾事故,4人重伤,多人轻伤。由此看来,不管是从地铁安全运营的国际趋势还是从国内现状来看,未来的地铁运营安全不容小觑。
2、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2.1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通过系统地分析、排查和识别整个地铁运营系统范围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研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其辨识的对象主要包括过去的活动、现在的活动以及将来的活动。根据危险源的特征以及人们的相关经验,可以将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即直观经验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系统理论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直观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询问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系统理论分析法主要包括事件数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下面将常用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如下表1所示:表1常用危险源辨识方法简介
2.2危险源分级方法
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应在考虑危险源的存在条件以及固有危险性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实际危险性进行综
合评判,从而使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估和分级结果符合研究系统的实际状况。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有死亡半径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分级法、校正比值求和法、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危险源分级法、灰关联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多个领域中都有涉及。下面将这些常用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见下表2:表2常用危险源分级方法简介
3、地铁运营管理突发事故解决策略
3.1强化安全教育,规避不安全行为
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们在处理突发事故时的能力,规避不安全行为,提高人们的自保能力。首先,加强地铁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要求无论是地铁安检人员还是操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认真操作,避免乘客北京地铁运营时间
将违禁品带上列车,列车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按速行驶,杜绝不安全行为,提高责任意识,保障乘客安全;其次,乘客也要严格按照地铁要求不携带违禁品,安全乘车,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要沉着冷静,按照工作人员指示有序逃生,加强乘客的自救逃生知识教育,时刻铭记安全第一,规避危险行为的发生。
3.2健全地铁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突发事故处理中心
地铁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健全地铁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提高人们对于地铁的信任感;其次,构建监督制度,要对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随时抽检和监督,保证地铁工作人员的随时在岗,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再次,要按照制度对地铁进行及时的检修与保养,确保地铁列车本身设备的安全;最后,建立常态化突发事故处理中心,随时保持突发事故的处理状态,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故造成的影响最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们对于地铁管理的信任度。
3.3做好基础设备保护工作,提高地铁运行安全性
首先,地铁铁轨要做好防盗工作,由于地铁操作人员在车厢内,无法观察到铁轨情况,因此,就要基础设备保障人员及时对铁轨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铁轨的安全完整。由于近年来一些违法人员胆大妄为,
觊觎城市铁轨,出现了偷盗铁轨的情况,一旦铁轨被盗,整个列车就会出现脱轨情况,造成车内人员的伤亡,极大地威胁乘客的安全;其次,要及时对列车进行检修和维护,列车每天的运行承载量巨大,而且地铁列车是制作极为精密复杂的一种交通工具,一个螺栓的松紧就会影响整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检修人员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相应的检修制度对列车做好检修和保养,确保列车硬件不出现安全问题,同时,面对突发事故,检修人员要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对列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理,确保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
3.4构建地铁突发事故联动机制
城市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范围必定很广,涉及的部门也会很多,因此,城市管理者要对地铁突出事故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各部门要紧急联动配合,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界限,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人员,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地铁突发事故联动机制,合理调配资源,将有效资源整合,统一协调指挥,建立临时的安全网络,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保证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抢护受伤人员,将联动机制的作用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作为公共交通设施,它的运营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对影响地铁运营突发事故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合理可
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地铁运营的管理水平,减少并杜绝重大突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营安全管理需求分析与系统开发[D].广州大学,2016.
[2]陶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例[J].四川建材,2017(4):67-68.
[3]刘小慧,徐杰,罗兵,唐喜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东莞地铁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7(5):74-7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