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教案
授课题目
幼儿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
授课班级
学前教育专业  年级
授课时数
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理论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视频片段、教学图片
学生:完成本节预习任务,并搜集资料。
信息化平台: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2.掌握幼儿10以内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教学。
能力目标
能设计并指导幼儿10以内数概念教育的教学活动。
情感目标
喜欢幼儿,乐于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10以内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教学。
教学难点
能设计并指导幼儿10以内数概念教育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及时间分配
自然数指的是什么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将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包在公共邮箱共享,在QQ上布置预习任务,分配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同时将资料上传于公共邮箱。学生通过查阅公共邮箱,实现资源同步共享。同时,为学生准备不同类别的图片、视频、文章资源,供学生思考讨论。
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师生互动的紧密性,提升对学生的了解。
问题导入(4分钟)
请大家查阅《指南》中,对幼儿数概念方面的指导有哪些?
师:《指南》里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明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知
(82分钟)
探究新知
(82分钟)
探究新知
(82分钟)
教师结合案例讲解幼儿数概念的形成有三个标志: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顺序;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
一、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教师结合案例讲解幼儿10以内初步数概念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10以内序数;10以内相邻数及等差关系;10以内数的守恒;读写10以内数字和10以内数的组成,而计数活动则是幼儿形成初步10以内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计数。
二、幼儿10以内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认识10以内基数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目标
教师用表格呈现“认识10以内基数的目标”,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
(1)教幼儿按物点数
教幼儿用右手食指从左到右地点一个物体说一个数词。为防止幼儿出现顺口溜的现象,还可以出示一个物体,让幼儿说一个数词。教师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要用手指围绕所数过的物体划个圈,对最后一个数词提高声音或延长声音,以突出总数,使幼儿理解总数的含义。以后每次点数完了,都要问幼儿:“一共有几个?”
教师示范后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点数练习并说出总数。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数多种多样的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中班幼儿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按物点数的方法后,可以教幼儿不用手而用眼睛点数物体的个数。刚开始有困难可以教幼儿用点头动作帮助他们用眼睛点数。
大班可以进一步教幼儿学会默数(或心数),即数数时口不说出数词。幼儿从用手点数到用眼睛点数,从大声数到小声数,最后到不出声的默数,标志着他们计数能力的逐步提高。
另外,中、大班幼儿在学会逐一点数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学习按计数,具体地说,即学习两个两个或五个五个地数。
(2)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计数
感官计数是复习10以内数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计数主要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通过开展“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跳一跳”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可以加深幼儿对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还有利于促进幼儿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
运用各种感官计数,除了各种感官独立运用外,还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数量。
(3)教幼儿理解数的形成
数的形成是指一个数添上1形成后面的一个新数。
教幼儿学习数的形成时,可以用对应比较的方法,将两组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的摆放,让幼儿数数确认一样多后,在其中的一组物体上增加一个,让幼儿数数变成了几个,这样使幼儿在直接观察下,看到一个新的数是由原来的数添上1形成的,在这过程中概括出:2个添上1个是3个,2添上1是3,从而理解数的形成。接着再让幼儿比较出相邻两个数大1小1的关系,概括出:2个比
3个少1个,2比3少1,3个比2个多1个,3比2大1。
(4)教幼儿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按物取数是指教师出示一定数量的实物或卡片,要求幼儿取出(出)相应的数字。按数取物是指教师出示数字或口头说出数词,要求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这种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数,从抽象的数到具体实物的双向活动,能使幼儿在数字与实物数量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对应关系。
(5)教幼儿理解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是指物体的数量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大小、形状等)和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学习数的守恒,主要是教幼儿学会不受物体大小、颜、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干扰,正确判断物体的数量。教幼儿学习数的守恒,关键在于教具的设计,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选择大小、颜、形状等不同的同类物体让幼儿数数。第二,选择大小、颜、形状等不同的不同类物体让幼儿数数。第三,选择各种不同排列的物体让幼儿数数。
(6)教幼儿顺数、倒数和接数
从1开始,按递增的方向有序地数数,即从1数到10,就是顺数;从10开始,按照递减的方向有序地进行数数,即从10数到1,就是倒数;从10以内任何一个数开始顺(或倒)接数到10(或1),就是接数,分为顺接数和倒接数。倒数是指按照与自然数列顺序相反的方向数数。教幼儿顺数、倒数和接数,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及其大小关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借助讲解演示,理解顺数和倒数的含义。教师结合教具演示,把物体按照
1~5(或1~10)的顺序从左到右竖着排成5列(或10列),并在下面配上数字,让幼儿从1~5(或1~10)的顺数,再从5~1(或10~1)的倒数,先数物体,再数数字,使幼儿看到:顺数时,一排比一排多一个,倒数时,一排比一排少一个,并进一步理解:顺数时,一个数比一个数大1;倒数时,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
②游戏练习。可以通过卡片游戏、口头游戏、拍手游戏等练习数数。
(二)认识10以内序数
序数是用自然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通常表示“第几个”。认识序数要以基数为基础,因此序数教育一般安排在学习10以内基数以后进行。学习10以内的序数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5以内的序数,第二阶段学习6~ 10以内的序数,理解数字的序数意义。
1.认识10以内序数的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
2.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方法
(1)学习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
【举例】教师出示教具(动物卡片),先让幼儿数数有几只,然后进行排队,边挪动小动物边说:“我从左边开始排,请小狗排在第1个,请小猴排在第2个,请小熊排在第3个,小兔排在第4个,大象排在第5个。”接着可请个别小朋友回答教师提出的“某某排第几个?”或“排第几个的是谁?”的问题,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然后可改变玩具的位置,或请小朋友来排列和提问等,改变方式继续进行游戏。可以再出现五所玩具小房子,玩“小动物搬新家”的游戏,问幼儿什么动物住在第几幢房子里,再一次练习5以内序数。在幼儿初步掌握了序数词的基础上,应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比较并作出区别,可问幼儿“有几个”和“第几个”的问题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最后教师应作出总结,强调说明“有几个”是问东西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问什么东西排在第几个位置上,从而使幼儿明确地掌握序数的含义。
(2)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举例】“楼房游戏”运用画有几层楼房,每层有若干个窗户,每个窗户上画有不同动物头像的图画,告诉幼儿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面数起,第几间房子是从左边数起,然后让幼儿回答:“老山羊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里?”“小鸽子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里?”等问题。
(3)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举例】发给幼儿每人五张不同动物卡片和一张五层楼房的卡片,按教师或小朋友“请××动物住在第几层”的要求,将动物卡片放到楼房卡片的第几层上,或者按要求将动物排好次序等。还可以组织幼儿玩“换位置”的游戏,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依次排好,请幼儿记住他们的排列次序,然后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调换其中两个小朋友的位置,让幼儿判断第几位小朋友和第几位小朋友换了位置等。
(4)结合其他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练习
(三)认识10以内相邻数
1.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目标
2. 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
(1)借助讲解演示,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举例】先在绒布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2和3,让幼儿比较后明确3比2多1,2比3少1。然后在3的下面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让幼儿比较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圆片数量,明确4比3多1,3比4少1。再进行三个数之间的连续比较,以中间一个数为主,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3比2多1,3比4少1,3的“邻居”(或“朋友”)是2和4。
(2)探索相邻数的规律
(3)游戏活动
可以开展一些类似“朋友”“邻居”的游戏,巩固认识。
(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
1.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目标
2.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方法
(1)分合操作并学会做记录
例如,学习4的组成。
第一,幼儿探索。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盘扣子(或图片或塑片等),数量不少于12个。请幼儿先取出4个扣子,试着将4个扣子分成两个部分。
第二,指导探索。大部分幼儿完成一种分解任务后,再启发幼儿继续拿出
4个扣子,探索其他的分法,要求这次分的形式要和前面的不一样,并提醒幼儿注意,分出来的数合起来要和原来的数4一样多。
第三,归纳探索结果。在大多数幼儿已经完成任务后,应将幼儿作出的各种分法集中归纳起来。教师要请那些作出不同的分法的幼儿,分别说明自己是怎么分的。对幼儿说出的每一种组成形式,教师要用数字有顺序地在黑板(或绒布板)上记录下来。
4
  /  \
3    1
2    2
1    3
(2)探索数的组成规律
【举例】学习4的组成。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记录下来的4的各种组成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想一想是否从中可以出什么好办法能把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为此,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比较左边一行的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逐一递减),再看右边一行的数(逐一递增),从而得出这样的认识: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去1,另一个数就增加1,总数不变(互补关系)。同样再引导幼儿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形成,认识到:他们都有1和3,只是换了一个位置,3和1,1和3合起来都是4(互换关系)。
(3)巩固活动
【举例】10的组成歌。
10只鸭子水中游,9和1,1和9;
10只鸭子嘎嘎嘎,8和2,2和8;
10只鸭子笑嘻嘻,7和3,3和7;
10只鸭子顺水流,6和4,4和6;
10只鸭子来跳舞,最后一组5和5。
(四)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
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明晰幼儿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并记忆认识10以内基数的目标。
学生边听教师的讲解,边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边思考,边讨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梳理
(板书设计)
(4分钟)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将板书加入思维导图的理念,在学生们已经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在视觉上给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课后拓展
继续完善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在班级同学之间尝试组织实施。
了解学生上课学习情况,并检测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