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倍数的特征》评课(最终定稿)
第一篇:《2、5的倍数的特征》评课
《
2、5的倍数的特征》评课
2和5倍数的特征,都在个位数,学生极易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学生掌握也并不困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恰当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生动活泼,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同学们在欣赏团体操表演中发现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设计表演人数,自我更正数学语言的表
达,为自己的成功鼓掌,数学城堡的练习„„都紧紧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二、注重细节,讲究珠圆玉润
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用先出2的倍数,再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
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环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
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缺一不可。
四、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优点值得高兴,不足更应禁忌,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没有及时让回答问题的学生坐下。
二、时间分配还有点欠妥,开始进入课题时间稍微长点,消耗学习时间。
三、教师语言还应该再简洁些。
第二篇:2与5倍数特征评课稿
观看了谭老师的《
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受益匪浅。谭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专业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尤其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谭老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本节课中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
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积极的思维、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以很大的感染。下面是我个人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谭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知识,百数表的应用非常的到位、娴熟,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非常好。比如,在学习2的倍数特征时,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双数、单数,再让学生通过百字图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用对号标出5的倍数,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谭老师的100以内的偶数表和5的倍数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2、5倍数的特征。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
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细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
谭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熟、完整,在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使课堂更具活力。亲切、和蔼的语言、教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
四、练习高效,形式丰富多样
谭老师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
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思想充分的体现
谭老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数与形的结合、集合思想的体现尽善尽美。整个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清晰条理。老师在课堂上也很有激情。
六、渗透学生合作探究的观念
谭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收放自如,重点放在2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上,5的倍数的特征就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探究问题的成功的欲望。
七.板书比较规范,将主要内容保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
八、课件制作精美,应用非常的熟练、自如。
优点值得高兴,不足更应禁忌,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还有点欠妥,开始进入课题时间稍微长点,消耗学习时间。一定要抓住关键,准学生知识起点,开门见山,直接入手。
二、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
三、《
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教学时,我认为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入手,通过情景驱动,让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学习体验。准教学的起点适时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
四、只是从数的表面形式上判断2的特征,如果能够让学生按照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先写出2或5的倍数,然后再用百字图,我觉得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将不仅仅是停留在数表面的形式上。
五、老师讲解过多,而且很多问题思考价值不强。学生都是在集体性的回答,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要做好全课总结,注重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七、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要注意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有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第三篇:2和5的倍数特征
2和5的倍数特征
课
题:2和5的倍数特征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数学四年级(下)74页~7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 概念。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 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教具准备:写有数字的卡片。教学过程: 个
性
复
备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想看魔术吗?老师给你们变一个,老师左右手各有一些 小卡片,上面写着数字,随便你从一边抽出一张放到另一边,我都 知道你抽的是什么?(学生参与活动)
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你想知道吗?学习了下面的知识后你 也会变这个魔术的。
【设计意图:没有使用教材上的内容,而用魔术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把左右手的两副卡片贴在黑板上:
左手:5、10、15、20、25、30、40、50、55、70
自然数指的是什么右手:12、17、33、42、51、68、73、86、92、99 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得出:左手的数是5的倍数。
2、提问:是5的倍数个位一定是0或5吗?刚才我们发现了5 的倍数的特征,老师写几个数考考大家,下面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15、51、80、2□5、234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强化概念。】 你现在知道魔术的秘密了吗?
3、刚才我们共同探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还有一些数的倍数也 有规律,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