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亮《一五一十》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赵春亮《一五一十》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篇:赵春亮《一五一十》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的腰带。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
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地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进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
一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11 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12 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选自《羊城晚报》2014.06.23)2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答:(2)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答: 22.请阅读第③-?段,填写下表。(3分)情节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A B 暗暗高兴 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C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幸福、激动 2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2分)路边一抹红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答: 24.结合全文,说说第?段中“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的含义。(3分)答: 25.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 参考答案: 21.(4分,每小题2分)(1)做人就要诚实,清清白白。(意思接近即可)
(2)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地讲给儿子听。(意思接近即可)22.(3分,每空1分)A.慌乱、懊恼、失望、自责 B.返回原路,捡到百元钞 C.急人所急 23.(2分)示例: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元大钞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引人注目(1分)。表现了“女人”发现百元钞票时的惊喜。(1分)24.(3分)示例:(1)自己的钱没有丢;(2)儿子诚实懂事;(3)捡到百元大钞并归还失主。(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25.(3分)示例:(1)诚实。教育儿子要诚实,自己做人也诚实。(2)善良,急人所急。在寻自己丢失的钱时捡到百元大钞,静等失主回来。(3)勤劳,节俭,热爱家庭。经常在外揽活,不舍得给儿子买零食,心疼丈夫。(写出两点并能结合内容分析,即可得3分)
第二篇: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画了两副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有什么不同
(1)春雨图(2)雨中景
不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这段描绘了春雨图,这副画着力表现了什么特征
答:雨的密(像牛牦),细(像细丝),亮(像花针),雨势小(薄烟)
3、这段文字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是直接描写。
(树叶子)、(小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夫)是间接描写,这是从春雨润物和人们的活动两方面着笔的,赞美了春雨在默默无声中带给大地以无限的恩泽。
1.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是细,但也有不同点,请说说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花针指雨很闪而轻盈,细丝指密细而连绵,牛毛指多。
2.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答:树与草是有区别的,绿的程度也不一样。
3.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答:写出了雨的闪烁,轻盈,细密,连绵。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答:用了拟人,表达出春雨当中安静,和平的气象。在描绘春天的景物时先总写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情态,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天朗润、(艳丽)、(生机勃勃)的轮廓,最后,用三个比喻提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赞美春天,深化题旨。
(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你认为以上四个自然段先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第一段不能,二三四能。因为春草是最先报春的。
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用了联想胡手法,由春花的甜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
3.“春”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动态美与静态美”“自然美与人物美”的和谐对立统一上。请你在文中任选一段,来谈谈文章是如何将“动态美与静态美”或“自然美与人物没”相结合的?
答:第四段,雨细密的特点是自然美,人在雨中活动是人物美。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运用联想的写法有什么含义?
掇怎么读答:突出花香,用联想的手法来写景,从作者的联想可以表现现在的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看着桃树、杏树所产生的的美好想象,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桃、杏的描写,从而更深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一、《春》 阅读第6自然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