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宦海浮沉 乱世抉择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报告
课程标准分析
本单元属于“文选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以“诗意人生”为人文主题,从古代诗歌角度承担“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应该关注的核心素养是“审美鉴赏与创造”与“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教学设计时候,宜采用朗读的形式,运用联想与想象获得对语言与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通过比较阅读两首诗歌,梳理归纳诗歌的表达技巧和鉴赏方法;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诗歌,最后采用诗评的形式加深理解、锻炼表达。
教材分析
掇怎么读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体诗歌,时代比较久远,语言相对晦涩难懂,如何快速让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生发出学习这两首诗歌的兴趣,这个是教学中的难点。这两首诗歌的作者虽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但都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有
一定程度的相通的精神内核。课前布置了疏通字词与用典知识的查,为课堂上文本的深入理解扫清了障碍。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教学情境的设计,将两篇文章勾连起来,从穿越情节出发,思考诗人人生选择,再跟中学生自己的人生选择联系起来,很好地做到了把这两首诗歌学到了有血有肉。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诵读,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提高诵读水平,丰富审美体验。结合语境分析感情差别,理解、欣赏诗词的语言特点、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形成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与见解。
教学主题
本堂课的教学主题是通过诗歌的诵读与鉴赏,理解诗人诗歌中表达的人生态度,体会这些诗歌情感的表达技巧与表达艺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感知,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学情分析
本次公开课在高一(15)班进行,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年代久远,背景复杂,特别是《短歌行》的部分语言比较晦涩,用典部分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需要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疏通字词,提前发放教辅资料帮助学生知人论世的诗人的人生选择。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设与学生有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理解诗人的生选择,把握诗歌情感,理清行文脉络。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短歌行》重点在比兴与用典,《归田园居》重点在白描与多种描写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
教学方法分析
这堂课的采用了歌曲感染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自由发言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导入歌曲选的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林俊杰的《曹操》配上三国背景的MV,同学们能比较直
观的感受乱世的时代背景,所以一开始同学们能很快进入到了知人论世的诗歌背景情境。在探讨诗人人生选择理清文章脉络环节,充分运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创设“穿越回魏晋南北朝”情境,比较好的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探究诗歌表达技巧环节,运用了“开火车”式的发言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提问效率,辅之以教师点评,保证了课程内容的顺利完成。
教学流程分析
本课的教学流程依次为:1.歌曲导入。2.知人论世:时代背景介绍。3.情境设置,理清文脉:穿越乱世,你有什么样的人生的抉择?根据诗歌说说原因。4.深入探究:诗歌是如何表达情志的?(艺术手法与文章风格)5.主旨总结:不同人生抉择背后的相通性。6.作业:写诗评。基本流程比较完成,较好的完成了课时任务。
课堂教学小结
本课通过情境设置:“如果你穿越回乱世,如何做人生抉择?A.投奔曹操。B.追随陶渊明”讲学生引入课本的朗读与思考,然后赏析诗歌文本的艺术技巧:是如何表达作者的“忧”“归”的?
然后在进行文章风格的比较。接着进行主旨总结:不同人生抉择背后的相通性,最后用诗评作业结束课程。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课时任务,课堂效果很好。
课堂教学反思与改进空间
本课最大的优点是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了他们对诗人所做诗歌中的选择的深入探究与思考。进而由诗人的人生态度,探讨文章是如何表达这些态度的,进入了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顺理成章,首尾呼应。时间把控也比较好。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的作业设计,没有做具体写法的指导,学生会比较茫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