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生命的吟唱 劳动的赞歌
《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和唐宋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2.学习重章叠唱及诚斋体在两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反复诵读体会。
3.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二、情境导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在这片古老的以农业为本的土地上,那些回荡在田间地头的吟唱,始终是这个民族血液里最滚烫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古老的歌谣。
三、自主预习  任务单一:《诗经》的常识及内容分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__,收录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诗歌,共______篇。《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__(风格)诗歌创作的源头,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分类
篇数
特点
四、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  :诵读作品,感受音韵之美。
诵读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在句式、韵律上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拨:《芣苢》以二二节拍为主,通篇短促的四字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词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可以代表《诗经》的体例与韵律,作为古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
《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诗,通常节拍有两种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学习活动二  : 由言揣意,理解诗歌内容
一.拓展知识 :
1.“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2.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二.探究背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 了解相关背景,为欣赏作品做好准备。
    (1)《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2)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结合课下注释,揣度诗句含义,理解诗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某一场景。
学习活动三 :斟词酌句,鉴赏诗歌 。
任务一:《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车前草的劳作过程,这个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任务二:《插秧歌》这首诗描绘农人插秧的场景,这个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一)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劳动之美。
1.《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车前草的劳作过程,这个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综观《芣苢》一诗,“采”“有”“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极具特点,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2)《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
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2.阅读诗歌,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任务三:
一.能力提升:《芣苢》和《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和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并填写下表。
诗歌
表现手法
劳动场景
表情情感
《芣苢》
《插秧歌》
二.知识点拨
1.诚斋体: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2.重章叠句: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学习活动四:拓展阅读,比较鉴赏
掇怎么读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劳动的诗歌,或是凸显劳动场景的诗句,请和大家交流分享。
陶渊明——劳动亦闲适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在彭泽县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便辞官隐居乡野,终老田园。此间作《归园田居》五首,此为第三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