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桂越音韵·歌海撷音”毕业展演中壮族三声部民歌——《蓝天广...
浅谈桂越音韵·歌海撷音毕业展演中壮族三声部民歌——《蓝天广朗朗》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夏振文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5
        【摘要】桂越音韵·歌海撷音是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2018届毕业生的毕业展演,以广西各少数民歌的民族民俗、音乐、戏曲、本土艺术、民歌改编为主要内容。晚会间展示了壮、汉、侗、苗、瑶、毛南、仫佬这六个广西世居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壮族改编民歌《蓝天广朗朗》的出现,为本场晚会添秀增。鉴于社会大众对壮族民歌特别是三声部民歌文化理解的局限性,本文将以《蓝天广朗朗》为例对壮族三聲部民歌的发展现状(简介、传承、创新),及改编、乐器编配等情况进行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壮族;传承;创新;改编
        一、背景分析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回族、彝族、水族,共11个少数民族。拥有极其丰富
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人们以歌会友,以歌助兴,因此广西也被誉为歌的海洋。浓郁的民族风情,传统的民间民俗,也使广西这片八桂大地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气息。每逢重大节日或具有广西特的民俗节庆,人们都会举行隆重的民俗活动(如:著名的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侗族打同年、京族哈节等),正所谓艺术始于生活。此时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广场、公园等地一起唱山歌,以歌传情、表达生活、歌功颂德,是一种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的艺术形式。
        我们通过假期的田野采风、拜访民间歌手或者其它方式搜集到的民歌民俗资料,结合到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整理分类,译谱学习,用课上和课余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歌曲学习和排练表演,遇到不懂或困惑的地方及时向专业老师请教,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二、广西壮族三声部发展现状
        (一)壮族三声部民歌简介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上林、忻城等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其中马山县东部的古寨乡、加方乡、里当乡和古
零镇是分布的密集地带,壮族人民称为三顿欢三跳欢。壮族三声部民歌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恋爱、婚丧和乐神等过程中,内容主要反映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表达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壮族三声部民歌包括三个声部,代表主旋律的第一、第二声部由主唱者演唱,第三声部由二人以上合唱者合声附唱,一声部、二声部独立音调,三声部陪衬和声。三声部民歌三个声部的独立性及完美结合,在国内外的民歌中比较罕见。
        (二)《蓝天广朗朗》的传承
        《蓝天广朗朗》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三声部民歌,旋律好听易记。其歌词大意为:山不比天高,天无边;蓝天广朗朗,父母恩情大,大无边,恩情大,恩情大,大过天。意思说的是这天底下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最深最真实的 也是对自己恩情最大的,我们要记住父母的恩情,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将来要报答他们。
        尽管当今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仍然举步维艰,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民间歌手越来越少,基于生存的考虑,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离
乡打拼,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努力打拼,无暇顾及家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属正常现象,并且民歌传承人大多数为年长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导致身体机能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文化传承性和权威性;其次,当今社会还受到了许多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例如现代的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因此类音乐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特,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强烈的对比,并不断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得少数民族音乐难以融入当今现代社会。本土文化走不到人中去,而是渐渐被遗忘,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最后,尽管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音乐的意识日渐提高,政府的保护力度也已逐渐增加,但是仍然存在重点不突出、效果不佳等问题。由此可见,民歌的传承之路不容乐观。
        三、关于《蓝天广朗朗》的创新改编、人员编配
        呗哝乐队是一支由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2014级的同学牵头组建的一支以创新改编民歌为风格,加入现代化乐器演奏的乐队。
        为了让歌曲《蓝天广朗朗》能让更多人传唱,呗哝乐队将歌曲进行重新梳理、记谱改编、增加中国传统乐器,对歌曲的速度和节奏进行大幅度的改变,让歌曲在不失去原有韵味的情况下,融入我们自己的新东西,使歌曲更加接近大众审美。
        我们对乐队的乐器编配和人员配置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加工。除了常规现代乐器(如:吉他、键盘、手鼓)外,还加入了笛子、古筝、中国鼓这三个中国传统古典乐器.歌曲开头以钢琴和竹笛进行前奏的带入,钢琴和弦进行的时候,笛子的单旋律同步进行,到了A段演唱部分,钢琴以舒缓的音进行伴奏,使得歌曲人声更加细腻柔美。A段结束后古筝进入,旋律围绕主歌伴奏。在一些旋律上,更是直接的搬照原曲主旋律。B段开始提高全曲速度,进入到快板节奏,古筝的旋律节奏,钢琴的作用变成歌曲的快节奏的一个铺垫,和弦的低音铺垫,使歌曲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彩。
        在人员配置方面加入了三男三女共六位伴唱。这首歌曲中的和声极大地还原了马山三声部《蓝天广朗朗》原版的和声效果,并未做出很大的改动。在后面的主旋律上,也同样还原的《蓝天广朗朗》的前奏部分,让歌曲不失原生韵味的情况下,更贴近大众对于现代化流行音乐的审美。
        四、由广西壮族三声部民歌《蓝天广朗朗》提出的建议和引发的思考
        广西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各少数民族文化都会出现同化的现象,故此当下社会形式很难真实的体现壮族文化。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
的历史进程中沉淀形成的一种独具地方特的文化。人类的历史远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得多,那么史前祖先的生活状况,历史发展情况如何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世代相传的广西壮族民歌中我们却到了传说中的骆越先祖的足迹。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民间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民间音乐折射着一个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是我们研究区域性民族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引发思考
        从目前来看,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大学四年,通过课堂上老师教给我们的和假期田野采风拾获的壮族民歌还属于凤毛麟角。我们还要对壮族原生民歌的学习进行歌曲采集,不断的深入了解壮族文化,不断的完善整理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民族音乐传承人,让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倘若壮族音乐失传,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殒落与遗失,让世人永久遗憾。我们要一直走在传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横扫千军,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方光耀.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作者简介:夏振文,男,广西柳州,专业:民族音乐表演,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传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