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乃礼之本
《论语》感悟(三十八)
文/王营
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3.3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还讲什么礼?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还讲什么乐?”
3.4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而言,与其铺张奢华,不如简朴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隆重完备,不如内心真正悲伤。”
感悟:这两章讲的其实是一个意思,意在说明,“仁”是一切外在的礼节、仪式的根本。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一个人内在的美好品德和思想情感。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种内在的“仁爱之心”,即使外在的礼节、场面多么讲究,多么铺张奢华,演奏的音乐多
么铿锵悦耳都没有用,倒不如简朴节俭一点好。就办丧事来说,外有的仪式无论多么隆重完备,都比不上当事人内心真正的悲伤重要。
由此可见,“仁”是内容,礼乐等一切东西都是外在的形式,如果没有内在的“仁”,外在的形式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当今社会,许多人的做法恰恰与孔子的要求背道而驰。前段时间,网上报道,南方的一所小学举行新教学楼启用仪式,为了等待县领导出席会议,竟然让孩子们在寒风中站着等了两个多小时,如果这所学校的校长有仁爱之心的话,他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假如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仁爱之心,他也不会迟到。
仁昨天还看到一则报道,湖南一所中学一位老师的母亲去世,需要租用学校的场地操办丧事,全校因此放假三天。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岂能因操办丧事而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难道用学校办丧事当事人就“戚”的厉害?这似乎与孔子对丧事“宁戚勿易”的要求相矛盾。况且,谁给了校长随便停课的权利?我相信,如课这所学校的校长有“仁爱之心”的话,也不会干出这样荒唐的事情。
学校教育中,校长要敢于对一切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和行为说“不!”因为爱是教育的灵
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校长和教师要以自己的拳拳“爱生”之心,精心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凡是有损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凡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无论是安排人的职位多么高级,仪式多么隆重,校长都有权拒绝。同时,学校举办的一切活动,包括文明礼仪教育、艺术教育等,都要有利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不要铺张浪费,过分追求场面的宏大,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