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2021年6月第39卷第3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Jun.,2021
Vol.39No.3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机场巴士
古风筝
林晓玲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系,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在不断提高,为了确保能够打造出一个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该区需要大量双创型外语人才。而作为地方人才的主要输出机构,如何培养出双创型外语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型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创新创业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如碎片化严重、双创型外语教育实训不足、
与专业教育脱节、外语课程设置不规范、师资素质有待提高这几个主要问题。本文就潜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全球性一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创型外语人才。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H319[文献标识码]A
国家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表意见称全国范围内应该掀起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创新是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向
前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对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推
动作用。该区建设过程为当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事业
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当地人才质
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
施期,需要大量外语类优质人才,不但要有娴熟的语言
技能,更需要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能力与精神。
基于这一整体形势,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在外语专业
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性思想、能力、品格的培养与
发展,为湾区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双创型外语人才。
一、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内容
邓飞(2017)认为创新型外语人才是指既有创新意
识思维也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类外语人
才首先要是合格的语言专业人才,然后要有复合型的
知识储备。此外,也必须具有融入型创新素质,也就是
同时具备创新精神、能力和人格。⑷徐美娥(2017)认为高校双创型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也就是熟练地使用外语和汉语的能力,这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此外更要涉猎广泛的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农业、贸易、新闻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国际化视野。闪张美玲(2018)指出创新型优化
[文章编号]1007-9882(2021)03-0196-03
外语人才要有扎实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与应用技能,综合丰富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的智力水平,个性鲜明的人格品质,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及其熟练的语言应用与表达能力等。⑶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
粤港澳大湾区双创外语教育的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现有高职院校180余所,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输出机构。在大湾区规划建设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该实施外语专业双创教育,鼓励并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合格的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精神的双创型外语人才。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外语类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专业语言和商务外语的应用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高职院校双创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技能,要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类涉外商务问题。另外创新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外语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一些高职院校会为学生提供社团经费,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课外知识交流平台,供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与学习。而且会有专业的教师,在创新型社团活动中为学生解疑答惑。粤港澳地区高职院校
*[收稿日期]2020-10-09
[基金项H]2020-2021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寤标课•题:"粵潘澳大湾区建设曹景下的汕尾职傥商务英语专业双创能力培养探析”
(SWSKF——202009)
[作者简介]林晓玲(1980-),女,广东沁尾人,丈学硕士,广东汕尾职业技术学晓外语外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英语翻译实践。—196—
运行规范的创新社团已有40个,这些社团能够营造出创新性外语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充分激发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同时这些学校也很重视对外语类特长生的教育。从2002年至
今粤港澳大湾区在针对外语特长生的创新教育中已经实施了六百多项课题,总共培养出七千多名特长生。这些参加过特训项目锻炼的学生在走向岗位后都受到了高度的认可。⑷不过目前粤港澳高职院校外语类双创型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着力解决。
(二)
粤港澳大湾区双创外语教育实施的问题
1•创业教育“碎片化”严重
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情况来看,湾区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应的外语专业创业教育还处于尝试与探索期,实训环节、创业教育、实训设计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正是由于欠缺创业教育经验,在高职院校外语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对具体要开设什么样的创业课程、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成果、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无法进行精准地把握与判断。只能是照猫画虎地开设一些创业课程,组织一些创业竞赛或者是举行一些创业讲座,竭尽全力地营造一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氛围,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培养和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总体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外语专业创业教育碎片化问题严重,不少外语专业教师对于大湾区创业机遇缺乏深入了解和把握,同时又缺少开展实训课程的经验,直接导致创业教育产岀与投入的严重失衡。电脑为什么这么卡
2.双创教育实训不足
随着我国双创教育等相关教育条例与规范要求的相继出台,各大高职院校也在相应地调整和完善双创人才的培养制度和方案。同时在各个学科专业领域,双创课程的开设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缺少实训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双创课程存在严重的理论化问题,实训机会普及度较低。目前仍然有很多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另外双创实训的形式单一,基本只能借助于个别的创新创业比赛。
3-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李瑞华(2019)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有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双创课程,着力于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创业思维和认知能力。不过仍有近51.5%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实施的双创教育与自身专业学习的整合度不高。⑸于翠叶(2017)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尝试着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来实现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但仍然有很多比赛内容反映出专业契合度底、比赛组织形式缺少专业性等问题,参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也反映出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融合度低o[6]
4.双创型外语课程设置不规范。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仍然有很多高职院校外语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规范合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外语学院专业课程知识内容讲授较浅。教师们以期末考试为目标开展学科教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很难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外语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严重的交叉
重叠问题,专业知识覆盖面不广。对于很多重复设置的知识点,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反复讲解,使得学生烦不胜烦,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后,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课程内容中缺乏扩展性,无法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外语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到新知识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影响双创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考研数学怎么复习5.双创型教育师资素质不高
根据陈丹凤(2017)调查,广东高校共有一千余名专门从事双创教育教学的老师。其中取得创新创业导师合格证的老师数量占5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老师所占比重较低,而具有企业经验的老师比例还不到30%。综上所述,双创教育活动属于一种综合人文、艺术、商科、科技等交叉学科知识和思想意识的传播过程,所以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要求要比专业学科教师的要求高閃,但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双创教育师资数量及能力还无法达到实际需求的标准。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_)建设创业教育体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是高职院校创业素质教育工作所要面对的挑战。作为大湾区人才的主要输出机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改变当前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创业教育“碎片化”的现象。悶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备专业水平的创业课程工作委员会,通过科学论证进行外语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促进外语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结合创业实践活动不同阶段的特征与需要,从外语基础认知、外语素质养成以及外语技能培训、外语实训指导等方面着手建立一个全面覆盖性的创业体系。构建完善的外语专业学生反馈工作体系、外语创业课程评估体系以及导师培训工作机制,建立一个校园到企业、理论到实训的全面的外语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制定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创业教育规划方案。
(二)健全校内实训平台,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首先应改变一直以来呆板低效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让实训室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此,高职院校外语实训室应该随时向外语专业的师生开放,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进行外语技能训练和创业技能学习的场所和平台。其次,高职院校在外语实训室的H常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尝试将管理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负责管理和使用。引导学生制定管理制度,采取轮班负责的方式以增强外语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应不断健全和丰富外语实训室的功能,避免其成
—197—
为机械性技能训练的工具,让实训室成为一个可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增强学生各类商务活动组织能
力,树立学生创新理念的场所。最后高职院校外语实训室要有开展各种训练活动的基础设施,要不断丰富实训室的种类,不断拓展实训室的规模。例如商务外语创业项目中心的成立,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心的建立等。
当然,双创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但要从校内着手,更应该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型教育实训平台。一个学生是否符合双创型人才的标准,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的训练模式最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加强,能够让学生切身了解一个企业真实的运转流程。只有经过这类实习活动的磨练,才能让学生获得具有实用性的创业能力,更加客观地认识自身条件,确定一个较为理性的创业目标。
(三)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系统性融合
高职院校想要更好地解决双创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应该实施“双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式,以促进双创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有效融合。⑷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首先要重新设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诸如法律、金融、营销、自然艺术类双创通识课程,启发并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其次,要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开设特课程,例如工科类学科要重视资源融合使用及不同类型的课程之间的融合创新,让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具备创新能力而且能拥有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再次,建设校内双创教育实训平台,对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为提高双创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意见。
(四)优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的现状,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首先要做的是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以培养知识、技能和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要深入分析社会、企业、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开设可灵活的双创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翻译专业为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在政府机构以及经贸、新闻岀版、教育、科研、文化等各行各业工作的外语人才,学校开设了英语口译、英美语言学概论、英美历史文化及文学赏析、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商务英语、商务沟通、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工商导论、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泛读、听力、口语、写作、语法、第二外语(日、法、西)和英语视听说等课程。何
其次大湾区高职院校要进行外语课程数量及课时的相应调整。适当减少学生理论科的学分占比,控制总课时量,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新探索和参加实训,进行课题研究。在实训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要注重陶冶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其严谨、乐观和—198—自强不息的个性品质。
(五)
构建专业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创新创业导师教学能力较高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外语人才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反之,如果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一般,那么双创型外语人才的质量也无法保证。⑻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情况来看,该区必须重视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着力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创业导师水平一般的问题。首先加强创新创业导师的资格认证与培训管理,制定科学的创新创业导师养成计划,提高兼职创业导师的专业水平考核。其次要为创新创业导师提供更多参与实地考察、调研、交流、访谈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充分全面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环境和人才需求,丰富创新创业导师创业实践活动的案例,提高整体教学能力与水平。
四、结语
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人才,需要大量有想法,有魄力的优质人才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湾区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双创型外语人才的贡献。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在双创教育中深挖自我潜力,为大湾区发展成为世界级一流经济中心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双创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母亲节贺词句子精选
[1]邓飞.强化“机械原理”双语教学培养技术型外语人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29-30.
上线拍一拍功能教程
[2]徐美娥.打造“双素质创业型”高校外语人才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4):180-182,
[3]张美玲.高校剑新型外语人才的时代特质与培养机制[J].西北人口,2018,31(2):113-118,122.
[4]高燕梅,孟春梅.临空经济下廊坊复合型物流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魅力中国,2017(11):217.
[5]李瑞华.基于专业竞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途径研究—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 (9):140-142.
[6]于翠叶.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J].校园英语(中旬),2017(3)=6-7.
[7]陈丹凤.高校外语专业双语教学创新课型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7(24):230,
[8]曹欣欣.外语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91-93.
[9]林思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以文藻外语大学七年一贯之“双外语跨领域国际专业人才学士专班”为例[C].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0]刘海清.创新型外语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3):133-136.
[责任编辑:陈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