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西部方言中彩词的感情彩研究
内蒙西部方言中彩词的感情彩研究
作者:王虹霞 郭亚萍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
        摘要:内蒙西部方言中有许多后缀,加在名词、形容词等后面,构成了内蒙西部方言的一大特。本文通过许多例子,证实内蒙西部方言中的颜词加后缀或重叠时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彩,并分析其类型及渊源。
        关键词:内蒙西部方言 颜词 褒义 贬义
        国内对于颜词和感情彩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蒙西部方言的研究也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等很多方面,但其中却鲜见结合方言对彩词的褒贬进行的研究。本文将对此做出尝试,此类研究对于方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词义研究等均有重大意义。
        一、词的感情彩与褒贬义
        语言里有些词,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附带表示某种感情。这种词所附带的感情因素,在语言学中一般称为词的感情彩(徐志民,1980)。谈到词的感情彩, 人们通常会想到词
的褒贬义, 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 历来有不同的意见。有人等同了二者, 有人则认为二者不同。(李巧兰,2005)我们这里按照大多数人比较传统的做法, 对二者不作进一步的细致区分。
        词的感情彩和词义的关系究竟如何?语言学界的意见也莫衷一是。大多数人认为,词的感情彩属于词义的范围,是词义的一部分(徐志民,1980;章炎,1983;邢向东,1985;王化鹏,1994;刁晏斌,2007)。但是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周荐,1985;谭达人,1991)。徐志民(1980)指出,词的感情彩和词义是不可分割的。感情彩是紧紧依附于某个词义的。因此,一个词如果带有感情彩的话,这种感情彩总是与某一词义粘着在一起,成为它的一个部分的,这种粘着体和声音共同结合成一个音义统一体。词的感情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修辞现象,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言语场合,它们所带有的感情彩也就消失了。另一种是词汇现象,这类词所带有的感情彩,并非临时获得的,而是它们所固有的。吕禾(2002)也有类似看法,认为词语的褒贬意义可以分为两种:语言的褒贬义和言语的褒贬义。前者是指在某一语一言社团之内,词语在静态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语境而具有的独立的、固定的褒贬义。而后者是指词本身在静止状态下并没有褒贬义,但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带上了特定的感情意义,或者是原来有某种感情意义的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获得了
绿油油类似的词语
与原来感情意义相反的新的感情意义。这种褒贬义是临时获得的,是在言语运用中产生的特定的意义,是不固定的。
        本文研究的是内蒙西部方言中彩词加词缀时固有的感情彩,属于语言的褒贬义,而非修辞用法。
        二、内蒙西部方言中彩词的特点
        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指的是以呼和浩特、包头等地为中心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有入声的汉语方言(李剑冲,郭丽君,1998)。文中内蒙西部区方言是指锡林郭勒盟以西,包括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临河、呼和浩特、包头等晋语区的方言,不包括兰银官话区的阿拉善方言(高乐,2008)。
        许多对内蒙西部方言的研究(马国凡,邢向东,19891990;吴金铎,吴学松,1996;张万有,1997;李剑冲,郭丽君,1998;闫凤春,2008;刘芳,2010)指出,内蒙西部方言词汇具有加缀和重叠的构词特点。西部方言的重叠式构词法往往又与加缀式构词法有交叉现象。
        西部方言中的彩词,也常常使用这两种构词方法。下面就以常见彩词黑、白、灰、红、黄、蓝、绿为例,分别列举数例其通过加缀和重叠后所构成的常见彩词汇。
        黑:黑片、黑圪蛋、黑哇哇的、黑黑儿的、黑洞洞的、黑魆魆的、黑定定的、黑不溜秋、黑(圪)钵
        白:白片、白圪蛋、白哇哇的、白白儿的、白寡寡的、白霎霎的、白森森的、白令令的、白不呲咧
        灰:灰片、灰圪蛋、灰哇哇的、灰灰儿的、灰处处的、灰少少的、灰蒙蒙的、灰(不)塌塌的、灰不溜丢、灰不出溜、灰麻不苶、灰(圪)钵
        红:红片、红圪蛋、红哇哇的、红红儿的、红丹丹的、红圪如如的、红钵钵儿的
        黄:黄片、黄圪蛋、黄哇哇的、黄黄儿的、黄令令的、黄(圪)钵
        蓝:蓝片、蓝圪蛋、蓝哇哇的、蓝蓝儿的、蓝映映的、蓝圪钵
        绿:绿片、绿圪蛋、绿哇哇的、绿绿儿的、绿油油的、绿茵茵的
        此外,基本颜词也可以通过组合、比喻、形容等方式,构成更多的复音颜词(符淮青,1996;谢耀基,2000;远征,2004),但不属本文的讨论范围,在此不做赘述。
        西部方言中的基本颜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能产性。它们具有极强的孳生力,能不断通过各种构词法产生新词。在颜词系统中形成一个子集合。在西部爬山调里,加上种种衬托,这各种颜可就更加五彩纷呈了。第二,加缀构词时,应用许多方言土味儿极浓的独特的词缀语素。第三,重叠词数量庞大,形式多样,表义丰富。
        三、内蒙西部方言中彩词加缀或重叠时的感情彩分析
        彩词本是中性的,不带有褒贬之义。但在西部方言的颜词加缀或重叠后,便明显带有了感情彩,或褒或贬,或喜或厌,生动而丰富。下文就上面所举彩词,结合例句,来分析其感情彩。
        基本颜词都可以添加后缀片、圪蛋、哇哇、(圪)钵,含明显的厌恶之情。如:他的作业描成个黑片。”“你瞭一瞭那个女女,嘴画成个红圪蛋。”“你那是买了件甚衣裳,黄哇哇的,难看死了。”“你还吃烟了?家里头成了个蓝圪钵啦!
        而颜词重叠并儿化时,则常为褒义。例如:nia(人家)这个娃娃,脸脸白白儿的,多袭人(漂亮)。
        其余词中,多为褒义的有:黑定定,白令令,红丹丹的、红圪如如的、红钵钵儿的,黄令令的,蓝映映的,绿油油的、绿茵茵的。如:她的头发黑定定的,肉皮白令令的,身材匀溜溜的,眼睛毛乎乎的,一笑还有两个笑圪钵钵。”“这盆花开得红丹丹的/红圪如如的/红钵钵儿的,真好看了。”“这点糕可炸好了,黄令令的。”“天蓝映映的。”“白菜灯,绿茵茵;芫荽灯,碎圪纷纷。(《拜大年》)以上几例生动活泼,喜欢之情溢于言表。而其余则常现贬义,让人顿生厌恶之情:黑洞洞的、黑魆魆的、黑不溜秋,白寡寡的、白霎霎的、白不呲咧,灰处处的、灰少少的、灰蒙蒙的、灰(不)塌塌的、灰不溜丢、灰不出溜、灰麻不苶。
        颜词本身并无褒贬之义,但在加缀或重叠后,却包含了好恶之情,分析其词义与语素间的关系便很必要了。刘给(1993)将构词语素义与词的褒贬义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类:(l)构词语素本身有褒贬义,决定了词的褒贬义;(2)构词语素没有褒贬义,而词有褒贬义;(3)构词语素没有褒贬义,但因该词的搭配对象必须是褒贬词而使该词获得了褒贬义。以上列举的西部方言复音颜词中,多属第二类,即构词语素无感情彩,但词却含有
褒贬义。此外,如张万有(1997)所指出的,缀西部用的不多,却很有特,主要表现在与重叠词的结合上,一般表小称和喜爱义,这与普通话一些儿化名词大体相同,不过表现方法却不一致。西部颜词也有这一用法,白白儿,红红儿等皆表喜爱之意。
        从列举的西部方言复音彩词来看,以黑、白、灰为词根的,多含贬义,而以红、黄、蓝、绿为词根的,则多含褒义。究其原因,则多与这些基本颜词的联想意义有关。
        中国人自古尚红,红是汉民族最常用也最喜欢的一种颜。人们可以从红联想到太阳和火的颜,由于太阳和火可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和幸福,所以人们喜欢用红来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热烈等义,并由此引出兴旺、发达、顺利、成功、运气好、成就等含义。对红的偏爱致使红系词多含褒义。而黄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被称作天子之,往往象征权贵。绿乃草木之,有了绿往往意味着勃勃生机。因而,绿具有希望、生机、青春、和平、宁静等联想意义。蓝在汉语中联想意义多为积极的内容,因为汉民族对蓝颇有好感,蔚蓝的天空,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蓝的海洋常能勾引人们无限的遐思。因此,这几个系的词多带有褒义。
        黑因为和光明相对,常使人联想到黑暗、邪恶、阴险、狠毒等消极的内容。黑在
汉语中着浓厚的贬义彩。灰是一种暗淡、低沉的调,缺乏生机,常使人联想到阴沉沉的天和灰蒙蒙的地,因此,给人一种沉重、压抑、模糊不清的感觉。这样,一词在语言中就获得了阴暗、沉闷、沮丧、意志消沉等联想意义。在西部的民俗中,白被视为凶,常常作为丧葬的代表。所以,以黑、灰、白为词根的颜词,也往往被染上贬义彩。
        值得一提的是,灰在西部方言中,用法颇多(马国凡,邢向东,1989),已经远远不止一个简单的颜词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内蒙西部方言中基本颜词通过各种构词法,得到了一座丰富而斑斓的彩宝库,这些词因为多包含明确的褒贬义,往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运用得当,可以把思想感情、立场观点表达得鲜明突出,使话语准确生动,爱憎分明,奖抑得体,达到情文并茂的效果。
        张清常(1991)指出,在方言的宝库里,颜词极其丰富;如果结合民间文学调查来进行,则收获会更大。以上就内蒙西部方言中颜词加缀时的感情彩做了粗浅的分析,对
颜词的历史文化渊源等缺乏细致地探究,也没有很好地与西部的民间文学特别是西部特的爬山歌结合,这有待日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刁晏斌.现代汉语词义感情彩的两次大规模变迁[J].文化学刊,20076.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高乐.内蒙古西部方言探微[J].现代语文,20081.
        [4]李巧兰.试论词的主观彩义[J].辞书研究,20051.
        [5]刘芳.内蒙古沙海镇方言词汇简析[J].商业文化,20104.
        [6]刘给.谈词的褒贬义与构词语素义之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19933.
        [7]邢向东.词义褒贬新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5.
        [8]徐志民.关于词的感情彩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
        [9]闫凤春.试析后套方言的词汇特[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
        [10]远征.汉语颜词研究[MA].上海师范大学,2004.
        [11]张清常.汉语的颜词(大纲)[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12]张万有.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特点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1.
        [13]章炎.浅谈词语的感情彩[J].辽宁大学学报,19835.
        [14]周荐.试论词的感情彩及其构成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1985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