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
自动扣费业务在哪里关闭周文贵;李捷;蔡海云
【摘 要】为革除传统小语种教学中"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弊端,改变"聋子外语""哑巴外语"的窘状,切实提升学生运用外国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和观察、讨论、研究、解决各类"专业性"问题的能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东方语言学院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基于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全面推行"随时随地讲外语、学外语、用外语",果断实施"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围绕此项教学改革进行的理论思考和改革实践在推进小语种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展现了一般规律性,具备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
对孩子鼓励与期望的话【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3页(P123-125)
【关键词】民办高校;小语种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作 者】如何进入dos周文贵;李捷;蔡海云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正文语种】中 文
一、研究背景
健康证在哪办全球化时代各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外国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媒介作用。以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为例,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David Crystal的研究表明,85%的国际组织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至少85%的电影市场使用英语,大约90%的学术论文用英语发表。按照Crystal的估计,过去25年间,全球使用英语的人已从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增至三分之一,有20亿人每天使用英语[1]。而在中国,只有极少数人真正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和操其他外国语者交流。这就要求制定并实施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外语教育国家战略,借以普遍提高全民的外语语言能力,尤其是要求高校外语专业培养大批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专门人才。羽毛球技术
然而,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同这个要求之间却存在反差。一是长期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外语专业的学生语法规则背得烂熟,各类考试可以拿高分,一旦到了要用外语交流的节骨眼上就“掉链子”,听不懂,说不出,基本派不上用场;二是未能准确把握外语最基本的工具属性,只是注重对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基本忽略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外语可能学得足够好,但对其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一旦要对带有一定“专业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展工作,就基本派不上用场。至于高校小语种专业,这方面的弊端则体现得更突出。
外语教育的这种状况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与国际化条件下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要求相悖,必须经由深化教学改革加以根本改变。普通高校外语专业承载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在这场深刻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中自然是首当其冲。为此,一要将彻底破除外语教学上“应试教育”的魔咒作为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重新回归外语教育和外语学习的本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外语语言运用能力;二要深刻认识外语最本质的交际工具属性,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引导学生对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观察、讨论、研究与解决“专业性”问题的能力;三要深刻认识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外
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基本路径,本着创新观念和改革意识,对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造。
二、研究内容
1.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外语教学规律,尤其是根据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要,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条件下各国经贸联系空前加强,要求高校外语专业培养既能熟练使用外语,又粗通商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据此,必须对小语种传统的“单打一”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学校的外语特和办学优势,重新设定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凸显主修语言同英语和商贸知识的对接,自2014年起,日语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 “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具备高水平日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具有听得懂,说得出、能翻译的特,熟练掌握实用英语,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和具备一定的商务、经贸、管理等基础知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翻译、经营、管理、文秘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增加了“熟练掌握实用英语”和“具备一定的商务、经贸、管理等基础知识”的内容。
对朝鲜语专业的改造更直接彻底。2011年将朝鲜语专业由原来的朝鲜语(经贸)专业改造为朝鲜语(朝/英复语)专业,保留了原有的经贸方向课程,增加了英语的授课学时,明确提出了“培养掌握朝鲜语语言基础知识、深入了解韩国国情与文化,同时具备扎实的朝鲜语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并掌握经贸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传媒、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阿拉伯语专业贯彻主修语言同英语和商贸知识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思路。2015年,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阿拉伯语基本技能、通晓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熟悉阿拉伯各国国情及社会风俗、熟知国际经贸知识,具有较扎实的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在经贸、旅游、公安、司法、海关、外事等部门从事经贸、翻译、管理及文秘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提出并切实践行“随时随地讲外语、学外语、用外语”的理念,实现语言教学与语言实践的无缝对接和有机结合。为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自2013年9月以来,明确提出“课堂学外语、见面说外语、会议讲外语、活动用外语”,
规定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三个专业的师生全天候使用外语交流。具体做法:第一,提倡二年级以上的课程用外语授课,包括课堂讲授、讨论、练习、考试等教学全过程都使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第二,学院或各系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或教学科研相关专业会议都使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专业教师、学院领导皆使用外语发言,专门安排学业优秀、相关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不懂外语的学院其他行政工作人员(包括党务干部、教务秘书、学生辅导员)做同声传译。如此将学院的日常行政、教学、科研、管理会议和日常工作打造成为教师、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平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凡有外事活动,都安排学生协助专业教师参与外事接待、参加同外国专家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为学生提供直接与外国专家交流的机会。
3.基于“随时随地讲外语、学外语、用外语”的理念,转变外语教学思路,扎实推进“校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语言实践教学体系日臻完善。通过建立“演讲艺术培训基地”、“口译技巧实训基地”、“电台播音实训基地”、“自我推介实训项目”、“主持人实训基地”、“夏步戏剧社”等校内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实践活动。此外,朝鲜语专业还推出学习小组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50人,编辑印发《随时随地说韩语·小组学习活动》1部;阿拉伯语专业将实习基地的成果汇编成《阿拉伯之窗》两期。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4.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2013年-2016年间,共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6项。
5.遵循外语教育教学和外语专门人才培养规律,强调一二年级“学外语”、三四年级“用外语学”,据此设置符合民办高校实际、适应小语种人才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低年级阶段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和训练,高年级阶段重视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遵循外语人才培养规律,针对小语种传统的“单打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抓手,充分考虑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坚持以满足学生当下学习和全面发展及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原则,充分展现课程类型、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在课程模块设置上体现知识整合与知识建构的有机结合。一二年级主要开设精读、会话、听力、语法、阅读等基础语言课程。三四年级主要开设经济贸易、经营管理、文学、文化、翻译等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综合语言素质为宗旨的参与式、互动型教学方式。经由构建和实施这样的课程体系,实现在一二年级阶段强化基础性语言知识传授和基本语言技能训练,三四年级阶段巩固学生特定语种的语言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优化学生的知识
结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小语种专业人才的既定目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