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辅修学位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为历史之最。据统计,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教育自身的原因。本文从外语专业教学中经济学辅修课程的设置入手研究其对就业的影响,希望对解决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所帮助。九节虾
【关键词】辅修学位 英语专业 就业的影响
一、 经济学辅修课程在本科外语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外语人才正在成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外语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作保证。
奚梦瑶个人资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和“怎么培养人”(培养的方式途径)两方面问题,那么,这两者的综合就构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
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所以,首先要根据普通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企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人才,这种人才特征和市场定位迫切要求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在原有的文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增加有关经贸、金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根据上述“一定的专业知识”中的“一定的”要求在制订培养计划、选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上要把握一个合理的度,明确每门经济学辅修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它在课程结构中的主次、性质以及课程的增减,构建科学合理的外语+经济学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一所大学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体现的,课程资源的配置方式可以反映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经济学辅修课程的优化设置可以实现外语 + 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以进一步推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二、 部分高校外语专业经济学辅修课程设置状况与其就业现状
为了解高校外语专业经济学辅修课程设置状况,本课题组成员最近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我国部分大学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目前这些大学外国语专业课程设置普釜底加薪打一水浒传人物
遍呈现为三维结构,这三维结构包括外国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共同课、某一领域的专业课。从某一领域的专业课角度体现的特点看,大体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除了上外国语课程以外,主要上国际经济类的课程,如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他们上的课程除了外国语外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外国经济、外国经济发展史、中外经贸关系等。辽大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外国语的读、写、听、说、译等基本功外,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经贸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的毕业生分配情况很好,不少学生没到毕业就有单位来预订了。第二种情况,除了开设外国语课程以外,突出开设外国文化类课程的,如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朝鲜语系。他们设置的文化类课程,有韩国文学作品选读、韩国文化、韩国民俗、韩国电影、韩国报刊选读、韩国历史、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这类大学外国语系的毕业生除了掌握外语外,较多地掌握了有关文方面的知识,因此毕业后多数从事与文化关系密切的行业的工作,有的从事外国语的教学或翻译工作,有的从事与外国文化领域有关的工作,有做公务员的,也有在企业就职的。这类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如经济类的毕业生好,但总体上还是可以的,毕业时不到工作的是少数。第三种情况,除了上外国语课程外,突出理工科类课程的,如北京工业大学外语系。他们设置的课程有机械原理、汽车概论、促的拼音
电脑分辨率怎么调计算机原理与操作等理工科类课程。另外,他们科技外国语的课程份量很大,一直上到第七学期,并在科技外语里较系统地介绍化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等有关的知识。他们的毕业生除了掌握外国语外较多地掌握了理工类的知识,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是制造业或相关管理部门,就业门路较广。第四种情况,除了外国语课程外,设置的课程带有综合性质,既有文化类的课程,也有经济类的课程,也有政治类的,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韩国学院。他们设置的课程既有韩国文化、韩国文学、韩国民俗等课程,又有韩国经济、韩国政治、中韩关系概论等课程。他们的毕业生既可以在经济部门就业,也可以在文化部门就业,其就业门路也较广。
中途接班老师自我介绍除了以上四种基本情况外,有的学校还非常强调设置中文课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中文写作课的设置。这对学生提高就业中的竞争力是很有好处的,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系就是这样。
三、关于优化经济学辅修课程设置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率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要求高校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而外语作为一种技能、载体怎样更有效地与就业相关的专业融合、渗透,提高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取决于怎样科学合理地构建外语专业经济学辅修课程体系。据了解,目前很多大学外国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是主要上外语课,如注重于读、写、听、说、译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很少有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的课程。从就业的角度讲,语言工作是一种就业岗位,但语言更主要的是一种就业的工具。就外语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参加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工作,是与经贸有关的其他领域和部门的工作。
所以,大学外国语系教学和课程设置改革面临着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问题是,为提高外国语基本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改革。第二个层次问题是,除了外国语外还要开外国经济、外国政治、外国文化、外国历史、中外关系等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外国语本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第三个层次问题是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或者设置经济类课程,或者设置工类课程,或者设置文化类课程。上述改革可分两步走。一步改革,把上述第一,第二两个层次的改革放在这一完成,这一步的改革需要用两三年的时间。第一步改革的第一个层次的改革,其中心任务是通过教学方法与教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外国语水平。这里包括创造语言境和实践环境,提高学生外国语的听,说,译的能力,特别提高听,说的能力,再不能允许出现学了四年
的外国语不会说外国话的现象。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第一步改革的基本目标实现以后可着手实现第二步的改革,即完成第三层次改革的任务即或系统地开设经济类的课程,或系统地开设理工类的程,或系统地开设文化类的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竞争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